阅读记录

第514章过路费[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借着缩减债务的时机,杨易对旗下产业做了调整。不知不觉间,旗下产业越发庞大,涉及的行业太多、太杂,甚至滋生出了“国企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裙带关系严重。
      经过权衡之后,主抓基础行业,如;银行、粮食、水泥、军工、造船、纺织、皮革、瓷器、炼铁等领域,掌控新兴行业,如:玻璃、橡胶等新领域。
      退出小行业和消费行业,其中包括酒类、肥皂、奶糖等行业。肥皂业还是很赚钱的行业,杨易果断将配方卖给了晋商范家和程维霖,两人对杨易都有过帮助的。奶糖是个小行业,当时也是为了消耗格里木提供的奶酪而做出的举动。这些行业无关大局,留着只会牵扯精力,杨易果断退出。
      退出的产业不少,需要发展的领域更多。
      在杨易的授意下,借着银行资金的充裕,兰卓大力扩张银行网点,遍布江南主要府县,最西达到武昌府、最南抵达温州府、最北到淮安府。涵盖金陵、扬州、宁波、杭州等主要大城市。
      农场银行有特区行署、有杨易做背书,各地方的网点不受地方官府掌控,完全替客户保守秘密。起初,很多地方官府想获取客户信息,甚至敲诈银行,农场银行都予以有力还击,随着杨易地位的提升,已经没有地方官府敢动手脚了。
      农场银行的信用、安全性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加之银行网点的扩张,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
      与银行网点同步扩张的是驿传系统,区别于朝廷的驿站系统,这完全是杨易旗下自己的快递业务,取名农场驿传。农场驿传是商业性的,从信件快递到人员、物资发送,网点与银行网点一起,遍布江南。
      大沽到上海的海运已经恢复,除了海运,还在长江建立了内河航运船队,由于运河时断时续,海运业务越发繁忙。农场驿传系统以快捷性、安全性著称,业务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农场驿传系统的发展,加速了物资、人员和资金流动,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也为特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围氛围。
      ……
      杨易的开销,除了军费,还有一个大头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区新城建设,修建房屋,海量的道路需要硬化,江南河流众多,桥梁、码头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这些投入几乎没有直接的回报收入,都需要靠城市发展带来的税收支撑。
      行署高层在杨易的授意下,试点性的将一座苏州河上的桥梁交由私人投资,允许他们靠收取过路费来获利。随着特区新城的发展,苏州河之南的地域已经不够了,苏州河之北纳入了发展日程中,需要资金修建大桥将南北两岸无缝衔接起来。
      这桥不是普通人眼中的拱桥之类的小桥,而是十车道的超级大桥,耗费银两数以万计。当时,杨易正在征战中,特区没有财力修建大桥,就张榜招私人来投资。古人把修路筑桥作为善事来做,没有收取过路费这个念头。再大的善人要随便拿出几万两银子还是要仔细斟酌的。

第514章过路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