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8章吾已有定计[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明的官场如四处漏风的草棚,杨易截留宗藩银子的事儿很快传遍朝野,宗室之人和勋贵们非常愤怒,因为这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杨易的举动表示支持,国库已经空空如也,还要耗费巨资为藩王修建府邸实在不妥;但更多的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他们认为杨易这是走在作死的路上。
      毁也好,誉也罢,杨易不在乎,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上,他就要更多的为国家整体利益着想,宗室、藩王这些蛀虫不是他要考虑的。在其位、谋其政,杨易就是要做些利国利民的事儿,若是顾这顾那,什么事都办不成。
      杨易没想到的是,他的举动赢得了底层官吏的心,广大底层官吏深受拖欠俸禄的苦,养家糊口甚是艰难,杨易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最先解决困难的是户部的官吏,此举让杨易一举坐稳司农的位置。
      杨易的作风很亲民,深入基层,了解户部的底子和人员状况。花了一旬的时间,杨易视察了京师和通州的太仓,同众多户部官吏交流,杨易得出一个结论,穷、乱。太仓数百座仓库里,大部分仓库空空如也,粮食存储三十万石,存银仅十万两。对于亿万人口的大明帝国而言,这样的国库可以忽略不计了。
      虽然还有内库、中转仓、地方仓库等,但是从太仓可见一斑,杨易相信这些仓库也好不了。
      至于乱字,管理混乱,征收混乱,支出混乱等等,全是一个乱。太仓不止是户部管理,内廷也派宦官监管,这些宦官仗着内廷身份,往往不服户部管理,自行其是;大明的赋税太复杂,各个地方皆有特色,各种各样的摊派眼花缭乱,杨易这一辈子恐怕都弄不清了;支出一样复杂,很多部门都可从国库取支,尤其是内廷,一道真假难辨的口谕,就能从宦官管理的仓库里支出,而且,很多支出莫名其妙、无影无踪。
      一番巡视下来,杨易头昏脑胀,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那堆积如山的账本,几串简单的数字能写出好几页。杨易感觉账本是门玄学,神乎其乎的。
      其实,原先明朝的户部管理是很严谨的,收支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比如,军饷方面,户部建立了会计——督饷——复核一套相当完善的军饷收支制度,虽然无法杜绝贪污等现象,但至少能保证各边镇的军需。
      不止是户部,其他部门在起初设立之时,都是严谨有序的。到了崇祯年间,整个朝廷的运行机制都变得混乱、无序、迟滞,遑论各个部门。放眼中原王朝几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初期都是朝气蓬勃的,到了末期皆混乱不堪。国家各个部门无法完成和实现相应的职能时,凸显着亡国征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各方面来看,朝廷的户部都非杨易想要的模样,但杨易也没有愚蠢到想要重新打造一个户部,凡事慢慢来,杨易心中有了计较。
      ……
      西长安街之南有一座坊,叫大时雍坊,比邻正阳门,离六部衙署很近。也因为这个原因,这里有很多会馆、酒楼、茶肆,很多外来官员、商贾多在此停留。
      离石桥街不远的一条巷子里,有一座会馆,其风格带有明显的江南风格,尤其是会馆里,叠石理水、花木繁多、建筑淡雅,典型的江南园林。会馆正门的牌匾上“宜兴会馆”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荷花池旁的阁楼上,一位中年儒士身穿道袍站在窗口,目光深邃仿

第528章吾已有定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