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八章 静待皇帝[1/2页]

我乃郑氏四代目 四联折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得不说,康熙这招确实很有效果,那些痛哭流涕的前明遗民们便是最好的明证。
      康熙的这一番作秀让那些心中怀念故国而无实际行动的人有了和解感,或者说给了他们一个借口。
      这些痛哭流涕的观礼者作为前朝臣子,心中长久地充满着苦闷,却又不敢或者是不愿反抗新朝,心中苦闷日益加深,无处宣泄。
      这次谒陵正好给了他们个台阶。
      看啊,大清的皇帝都向明太祖执臣子礼祭拜了,还能再怎么样呢?又能再怎么样呢?
      他们突然感到心中多年的苦闷有了宣泄口。
      这样也好,前朝旧事就让它过去罢。
      在放下了前尘旧怨的瞬间,原本苦闷的心自然就得到了抚慰,于是他们潸然泪下便不奇怪。
      但无论说得再好听,粉饰的再漂亮,仍无法否认这本质上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背叛,是一种懦弱,一种苟且。
      康熙的这番作秀动摇不了坚定的行动派。
      在庞大的观礼队伍中,有一名已到耳顺之年的老者名叫胡迩邦。
      他年轻时曾任大明南京工部主事,后来南京城破,弘光被俘。
      他随着南明残部南下,辗转多年,在永历绍武两帝的内讧中,人已中年的他大失所望,悄然离开,返回了家乡南京。
      但自从他剃发易服后,没有一天不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抵抗到底。
      在因缘际会下,在一次清军的搜捕中,他庇护了江南天地会的几个成员,由此成功地和天地会搭上了线。
      他虽未亲自投身抗清大业中,但经常向天地会提供消息和钱财,暗中帮助其活动。
      康熙祭拜完孝陵后,大队人马回转南京,中午由皇帝亲自设宴,百官陪同,一起宴请胡迩邦这些明朝遗民,进一步收拢人心。
      胡迩邦假托身体不适,并未出席中午的宴会,回到家中后他以信鸽传信的方式将康熙在江宁的活动尽数传给天地会的线人。
      ……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有吃空饷的“优良传统”。
      如果对这个问题再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历史的轮回永远相似。
      清朝入主中原几十年,虽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境况,但吃空饷已经成为军队中的一项潜规则。
      康熙皇帝要来杭州的消息,不仅让赵士麟手忙脚乱,穷于应付。
      杭州将军马哈达和浙江提督陈世凯也很忧心。
      盖因康熙皇帝已经提前打了招呼,要在浙江检阅诸军。
      马哈达这边还好说,旗人自成一派,少的兵额着令其他旗人家庭闲丁暂时补上即可。
      新到任的陈世凯可就有点发愁了。
      出身利川凉雾山山村的陈世凯戎马一生,在与耿精忠的作战中立过数次战功,每逢战阵他都果敢善战,亲临一线,军中敬称其为“陈铁头“。
      今年年初他累功被擢为浙江提督。
      只能说前任提督留给了他一个烂摊子,浙江绿营名册兵员差

第二百零八章 静待皇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