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份,上证指数创历史新高2245点。我发现回调的概率偏大,选择持续观望。
母亲见我不去证券公司看大盘,提及深鸿基和江淮动力,要多多关注。我问母亲,你又不炒股,怎么知道得那么多?母亲笑了笑说:“你姐在工作之余,也炒过股票。”接着,从母亲的讲述,我才知道大姐在股市发生的事情。
那是在1997年3月,大姐还在麦当劳打工。在朋友介绍下,开通了股票帐户。大盘于3月份开始,从870点持续上涨到1500点。大姐以前没有去过股市,她就虚心向别人学习炒股。由于大盘趋势向上,大姐赚了点钱。碰巧那天,厦新电子发行股票,大姐一看是4.43元的发行价,随即申购。过了几日,竟然中签了。当时,高兴之余,打电话告诉母亲。6月4日,厦新电子上市交易,大姐很早地来到证券公司,厦新电子开盘19.01元,在股价涨到25元,她填写委托单打算卖出,就到柜台排队。她向柜台交易员递交委托单时,股价已回落到20元,她担心股价再跌下去,只好以现价卖掉了。
原来如此,那时期买卖股票,都是填单委托证券公司的交易员来完成,而不是现在用手机几秒钟搞定。
后来,7月份,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姐就没有再去炒股了。
母亲提示的江淮动力和深鸿基,在我查询两家上市公司的详细资料后,最终选定深鸿基作为自选股。
深鸿基,深圳本地股。房地产行业。
我用2个月的时间,观察深鸿基上市后的股价走势,以及各大中城市近几年房价的趋势。我认为:房价每年递增,那上市公司的业绩应该有所保障。鉴于大盘尚未止跌,只能以中长线布局。具体操作方式:采用在财院学习时,老师曾经讲解过的定投。
2001年8月28日,我以7.62元买入少量深鸿基的股票。9月11日,深鸿基反弹到20日均线,受阻回落。而后相继跌破5日线。9月24日,股价收盘7.11元。我没有买入。我的计划:以7.62元为标杆价。终极调整价位:7.62÷2=3.81元。股价下跌10%,7.62×(1一10%)=6.86元,作为第一个定投买入价位。第二定投价位:6.86×(1一10%)=6.18元,以此后推第三、四、五定投价位。当股价跌到定投价位时,必须买进。至于,买入仓位的数量根据你帐户的资金而定。
9月27日,深鸿基的股价最低6.7元,我收盘前不折不扣地买入。9月28日,深鸿基盘中反弹到6.8元时,我把昨日进的仓位抛出。
国庆节过后,10月8日,深鸿基高开,我保持观望。下午,股价开始回落,我从容地在6.65元买入。
10月11日,我发现深鸿基的股价最低打到6.03元。就以最快的速度,立马买进。
10月12日,深鸿基股价6.04元低开,盘中打破昨日6.03元,最低探到5.85元。我从盘面发现,空头的抛盘逐渐减少,大胆地在5.98元买进部分仓位。但没有重仓介入。为什么呢?首先不符合定投计划,其次,预防一日游的反弹行情。
10月15日,深鸿基的股价反弹最高冲到6.50元,我见股价回落在即,赶紧把前几天买的仓位在6.4元卖出。
10月16日~10月22日,深鸿基的股价连续下滑,我重新按定投设计的价位,再次从容买入。鉴于股价没有创10月12日5.85元的新低,我把仓位逐渐加到五成。
10月23日,在大盘上涨的引导下,深鸿基6.5元跳空高开,并涨停报收。成交量明显放大。我持股观注。10月24日,深鸿基6.98元高开,我紧盯着盘面,期望涨停。但事与愿违,瞬间6.99元后,遭到短线获利抛盘,股价回落,最低打到6.66元。惊得我一身冷汗。打开上证指数,大相径庭,随即6.8元抛出盈利的仓位。确认完全成交后,我提前离开证券公司回家洗澡去了。
在家休息了数日,就没到证券公司。我用电话查询深鸿基的行情。但是股价迟迟没到达我预定的目标。
我继续等待。
&n
第4章 四个涨停板的惊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