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百七十三章 两院廷推[1/2页]

大明:朕不是昏君 墨香阁大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定国在南明的爵位,先是西宁王,然后晋级为晋王,朱由校考虑之后,决定还是留下这西宁的封号。
      伯爵没有一个字的,封晋伯不适合,只有两周春秋时期才有这封号,爵位名称经过一代代改良后,已经很成熟,没必要返古。
      不过南明的爵位也是乱套了,明朝的王爵,一个字的只有亲王,异姓王从来都是两个字。
      晋王这个封号,原本就是大明皇族的,只是到南明时晋王一脉已经断绝了。
      永历皇帝把这封号给李定国,也是拉拢的意思,那时候的李定国,已经是南明最后的支柱了,给个亲王也是正常的。
      圣旨发出去半个月后,大明朝廷开始了一轮大动作,袁可立等人真的老了,都到了退休的年龄。
      政务院的院长由黄立极接任,这没人有异议,但副院长的人选有三个,洪承畴、方岳贡和皇太极。
      皇太极的名字被提上来不是朱由校的主意,现在的大明改革了这些年,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已经逐渐成熟了。
      原本的体系依然存在,还是吏部管辖官员升迁,但两院大臣的任免权不在吏部,而是皇帝。
      但皇帝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利,特别是六位正副院长的人选,全是由三品以上的官员提名,再经过吏部统计。
      把前十名的名单交由两院大臣和八部五卿,进行第一次的表决选举,然后再由朝堂上五品以上官员进行廷推。
      但今天出现了最后三人票数相同的局面,支持皇太极的几乎都是政务院的参议,这让大家大吃一惊。
      朱由校却一点不意外,这些年皇太极一直不声不响的做事,很有一种兢兢业业的作风,得到两院同僚的认可。
      本身他就是有那才华,眼光有独到之处,又虚心学习,能够被认可是正常的。
      “诸位爱卿,朕说两句吧。”
      朱由校没有决定权,但作为皇帝是有建议权的,开口之后,朝堂上的嗡嗡声登时停了下来。
      “廷推制度是为朝廷选才,选才的目的是处理军政大事,那么应该要具备三点。”
      朱由校伸出三根手指,看一圈满殿大臣后,才再次接着说:“第一,忠于大明,第二,品行无亏,第三,才能能够处理所处位置的事务。”
      说着停下话语,再看大家,见大臣们纷纷点头后才开口道:“那么朕以为,只要满足这三点了,其他的事就不要牵扯进来了,这些年国富民安是大明全体臣民共同创造的,这里面不仅有汉人,也有蒙古人,女真人,西南各族,西北各族,若是诸卿还局限于只有汉人才能身居高位,那就有悖于圣人有教无类的教诲了,朕早年就说过,我大明不应该分成汉族蒙古族等,应该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华夏族,凡是承认自己是人皇始祖伏羲的后裔,都是华夏族子民,轩辕黄帝也罢,神农炎帝也好,抑或是九黎蚩尤,不都全是伏羲氏子孙吗,各位好好想想,再投票吧。”
      “嗡”的一阵嘈杂声响起,朝臣们再次争论起来,朱由校这次再也不管,微闭着眼睛静静的坐着。
     

二百七十三章 两院廷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