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丞相霍远入狱,朝中一半以上的官员都跪在了景阳宫外,顶着日头给丞相喊冤。
      久未露面的太后也从慈宁宫里走出来了。
      太后劝说跪在景阳宫外的官员回去,但官员们执意不肯,更有言官一头往石狮子身上撞去,是要死谏,幸好被大内侍卫给挡住了。
      否则这血腥一幕必然留在书册之上,给文宣帝添一笔黑历史。
      文宣帝在御书房内,气得内心怒火滔天。
      太后走进来时,文宣帝刚摔了一个砚台。
      “皇上。”太后缓缓走向文宣帝,出声唤道。
      文宣帝转过身来,脸上怒气稍敛,下台阶恭迎:“儿臣给母后请安。”
      “免礼吧。”太后坐在了侧座,见文宣帝上前站在她下方,神色恭顺,便叹了口气:“哀家知道皇上心中不豫,外头那些官员也确实不像话,不过……”
      她顿了顿,道:“不过丞相一事,皇上确实草率了些。那毕竟是一朝丞相,皇上的亲舅舅,就凭一个下贱的姨娘,三言两语便被区区一介府尹给定了罪,皇上颜面何在?”
      “母后教训的是。”文宣帝脸色通红。
      自登基以来,文宣帝还是第一次被人如此教训。
      尤其是太后。
      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这位母后就一直身体不好,所以他与父皇见面机会较多,而母后那边一般则是请了安就离去了。
      文宣帝又想到自己的母后难得开口教训自己,竟是为了霍家,心里不免有几分不是滋味。
      “皇上欲如何处理眼下之事?”太后见差不多了,就问文宣帝道。
      文宣帝当然想把跪下来的官员通通打一顿板子。
      可他没那样的底气。
      也不能自毁明君之道。
      于是他犹豫了片刻,恭敬道:“儿臣正愁没有好法子,不知母后可有解决的良策?”
      太后看着文宣帝,淡淡说道:“正所谓法不责众,皇上既是不能罚这些官员,那就让大理寺重查此案,看看丞相是否真的有罪吧。”
      文宣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愠意。
      大理寺卿是霍远的门生,由霍远一手提拔,母后不可能不知道,而母后竟提出让大理寺重查此案?
      母后这分明是要替霍远脱罪!
      他毫不怀疑,此案一旦交给大理寺,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定费姨娘的罪,说费姨娘是因为通奸一事东窗事发,这才攀诬霍远,为的是逃过一死。
      甚至,还会牵连到他表姐霍娇。
      毕竟费姨娘是他表姐的生母。
      “母后,儿臣身为一国之君,当日在京兆府之上亲临旁听,百姓们是看着丞相被判有罪的,当时丞相也并未喊冤,还当堂画了押。若儿臣出尔反尔,将此案打回大理寺重审,天下百姓将如何看待儿臣?”
      文宣帝言辞恳切,字字有理,语气也十分恭顺。
      但,太后却沉下了脸。
      “皇上是觉得哀家在包庇丞相是吗?那跪在景阳宫外替丞相喊冤的官员,也都是丞相安排的?皇上,哀家可替霍家寒心啊!你忘了你外祖父是怎样过世的吗?是胸口旧伤发作,医治无效才走的!而那一剑,是为了你挡的!”
      太后说着,语调哽咽。
      文宣帝垂眸站立,心里不太舒服。
      每次母后都会强调这一件事,可外祖父除了是他外祖父之外,也是他的臣子啊。
      当时他是东宫皇太子,遇险的时候身为臣子的外祖父替他挡剑,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何况他并非不知感恩,事实上他对霍家真的是特别宽容。
      哪怕舅舅没什么才能,他还是把舅舅放在了丞相的位置上。
      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啊!
      他对霍家其他人也都很好,母后看不见吗?
      此次若不是舅舅自己没管好后宅,又闹出那等骇人听闻的恶事,他怎么会将舅舅下狱?
      “皇上就给哀家一个准信儿吧,这件事还有没有转圜余地?”太后站了起来,走到文宣帝面前,语气平静地问着自己的儿子。
      文宣帝内心失落极了。
      果然在帝王家,亲母子也各自为营。
      母后看重霍家,觉得舅舅被落罪是驳了她皇太后的颜面,

第33章 母子隔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