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翊将五花大绑的北狄可汗亲手交到李庆手上后,才放心下去包扎伤口,伤口虽然看着狰狞,好在都不深,只是皮外伤。
李庆将善后之事安排好后,便亲自去看望沈翊,若真如四皇子所说,此战若没有沈翊,虽能获胜,但也容易误入北狄圈套,更别提擒住北狄可汗了,说沈翊此次居功甚伟也不为过,李庆惜才爱才,亲眼看见沈翊安好才放心。
李庆到时,军医正在为沈翊包扎伤口,四皇子也站在一旁,李庆问过军医,得知沈翊确实只是外伤后,也松了一口气,待军医退下后,才详细问了生擒北狄可汗的过程。
沈翊便将自己所见尽数道出,个中艰险只一带而过,但李庆可以想象,沈翊武艺再高,双拳也难敌四手,定是冒了不小的风险,好在结果是好的,李庆让沈翊好生休息,剩下之事自己会处置,然后便离开了。
李庆走后,屋内便只剩沈翊和四皇子二人,四皇子提起沈翊临走前提的两国通商通婚之策,问沈翊具体如何实施。
沈翊便将当初苏烟之意告知,最后才道此乃自己父亲当初所提,只还未来得及上奏便遇刺身亡,这也是沈翊与苏烟商议好的对外说辞,苏烟毕竟只是内宅妇人,太过张扬了反而不好,且苏烟并不汲汲声名,将此事安在老国公身上最是合适。
四皇子闻听是老国公之策,果不见意外之色,只沉思着点点头。
沈翊见四皇子若有所思,急忙问四皇子如何看待此计。
四皇子为人谨慎,斟酌着开口,“我也觉此计甚妙,只施行起来难免旷日持久,不知父皇和众位大臣意下如何。你回京后可将此策具表上奏,待父皇与诸位大臣商议后再行定论。”
沈翊心中一动,四皇子本是皇子之身,又在礼部当值,有上奏之权,且未参与到朝堂党争,此策若由四皇子提出,或可事半功倍,沈翊淡泊名利,对于虚名本就不甚在意,但此计是苏烟所提,沈翊不愿看到苏烟失望。
沈翊考虑清楚后便主动开口,“殿下,沈翊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殿下应允。”
“你先说来听听,若我能办到,自不会推诿。”
沈翊道:“殿下应知,我在京中统领禁卫军,虽能面见圣上,但并无上朝奏报之权,此其一,其二,家父生前并不在乎功名利禄,只不忍见北地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才日夜苦思得出此计,因此,沈翊还望殿下能将此计上奏,只说是您与李将军商议所得,勿提家父之名。”
四皇子见沈翊情真意切,不似作态,补充道,“你还怕陷父皇于两难境地吧,老国公救驾而亡,若以老国公的名义上奏,父皇不应便是忘恩负义之徒,应下来镇国公府难免落下个施恩图报的名声,于老国公名声无益。”
沈翊沉默不语,似是默认下来。
四皇子不是扭捏之人,见沈翊确有难处,便痛快答应下来,“难得你有事所托,此事我便答应了,但此计具体施行还需仔细斟酌,我会与李将军商议一番再写奏折,你便只管安心养伤。”
沈翊见事情顺利,心中大喜,郑重谢过四皇子。
京城之中,天启帝的身体已是痊愈了些,虽不能日日临朝,但朝中大事皆是亲力亲为,接到李庆得胜的奏报,只觉神清气爽,仿佛身子已是全好了,毕竟两代先帝都未竟之事,在自己手上做成了,即便在史书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启帝亲自下旨
第141章 回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