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五章 收购成功[1/2页]

乐响香江 木人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春节假期结束,公司上班第一天杜素华就给孙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她遴选了几家有意思转手的杂志社。现在这些杂志社的名单以及具体经营状况的报告,就放在孙霖的办公桌上。
      春节,雨林音乐虽然放假半个月。但杜素华其实一直都处于工作状态。
      这些杂志社的报告,是她这段时间找专门的调查机构调查出来的结果。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委托这些中介机构代为收购。商业调查、评估和收购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
      孙霖翻看着杜素华摆放在自己办公桌上的这些资料。
      虽然只有五家备选杂志社,但调查的内容非常详尽,所以桌面上看上去是厚厚的一叠。
      这五家是经过杜素华初选以后,送到孙霖面前的。
      是她经过比较以后,挑选出来性价比最高的五家。
      《香江周刊》、《一周娱乐》、《星动态》、《星闻一周》、《音乐明星》。
      孙霖逐一翻看着这五家杂志社的调查报告。
      从创刊历史到杂志社的经营状况,报告里面都有详细的列举。
      经过比对,孙霖从五家里面挑出了《香江周刊》以及《音乐明星》这两家。
      这两家的盈利情况并不是五家里面最好的,不过孙霖觉得他们最适合雨林音乐。
      《香江周刊》,由李文庸于1980年模仿当时非常成功的娱乐杂志《明报周刊》的运作模式创办。
      创立之初,整个杂志社连老板加员工,一共只有3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香江周刊》已经在香江彻底站稳了脚跟。最近一年,每一期的销量都稳定的超过一万本。
      《香江周刊》此时的售价是3港币一本,一万本也只是3万港币,看起来好像不多,但报纸、杂志真正赚钱的地方从来就不是它们本身,而是上面附带的广告。
      孙霖从这份调查报告中看到,甄倪和傅生的金音符唱片公司,还曾经是这家杂志社的其中一个大客户。
      金音符唱片在《香江周刊》订有长期广告位,专门给甄倪和傅生二人做宣传。
      直得傅生去世,甄倪把金音符唱片结业以后,双方的合作才结束。
      像这种在某杂志长期订有广告位的事情,对于娱乐公司来说非常普遍。不说那些大唱片公司,就是雨林音乐,都在好几家报纸、杂志支付了年费。
      媒体跟娱乐公司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娱乐公司打广告,是报纸、杂志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香江周刊》现在的盈利情况比较稳定,每个月都有2万港币左右的利润。
      不要觉得2万港币少,现在香江70多家杂志社,至少有20多家一直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每年有20多万利润,对于一家杂志社来说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李文庸本来也没想过要出售杂志社,只是以前他在一些右派人士的忽悠下,发表过不少诋毁北边的言论。
      去年底,《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他现在怕北边会翻旧账,所以就有了出手杂志社,移民国外的打算。
      跟《香江周刊》的老板李文庸害怕被北边清算,想要转让杂志社移民国外不同。《音乐明星》则完全是因为入不敷出,经营亏损严重,不得不找人接盘。
      如果没有人愿意接手,这家杂志社撑不了多久就得破产结业。
      《音乐明星》虽然也是娱乐杂志,但更偏向于音乐与歌手方面。只是这本杂志销量不佳,每一期的平均销量只有3000多本。
      销量提不上去,自然很难吸引到商家在上面投放广告。即使有一些唱片公司愿意在上面投放广告,价格也高不起来。
      音乐杂志跟一般的娱乐杂志还不同,对编辑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想要让这些专业的编辑留在杂志社,就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
      在成本上,办这样的杂志,就比一般的八卦杂志要高出不少。
      孙霖之所以看上这家经营不善的杂志,主要因为它是这几家杂志里面唯一一家音乐向的杂志。
      虽然早在76年的时候,香江就已经出现《音乐一周》这样的音乐杂志,但由于音乐类杂志的受众不多,普遍销量都不太高,所以这个时候,香江专业的音乐杂志很少。
      即使有那么几家,基本上也是唱片公司为了方便自己公司宣传,所以一直贴钱经营。
      孙霖的打算也是这样。收购《音乐明星》这家杂志社,他就没想着赚钱,只是作为雨林音乐的一块重要拼图来使用。
      只要这本杂志,亏损得不严重,他就会一直经营下去。
      这本杂志虽然销量不高,但购买的人几乎都是音乐爱好者,这些人同时也是唱片的潜在消费者。
      把选定的两家杂志社的名字交给杜素华,让她找人去谈收购的相关事宜。
      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做比较好。孙霖一直都很认同这一点。
      三天时间,杜素华找的那家中介机构,就传来好消息。
      孙霖看上的两家杂志,基本都已经谈妥,现在就等孙霖这个老板最终确认。
      谈判的过程杜素华一直都跟着,整个过程并不复杂。这两家杂志社都有出售的意向,谈判的重点无非就在价格方面。
      最终,孙霖分别以190万港币和45万港币的价格拿下了《香江周刊》以及《音乐明星》这两本杂志。
      孙霖之所以愿意以190万的高价拿下《香江周刊》,除了它的运营状况良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
      它拥有一家自己的小型印刷厂。
      如果说《香江周刊》价值100万的话,那么另外90万就是购买这家小型印刷厂的。
      至于《音乐明星》这家本来就濒临破产的杂志社,45万绝对算得上一个高价。
      要不是孙霖不想继续墨迹,这个价格还能再压下去一点。
      杂志社收购完成,孙霖并没有第一时间过去面见自己的那帮新下属,而是呆在办公室里精心的准备了三天,才带着杜素华一起过去。
      《香江周刊》杂志社办公室。
      杂志社被收购的消息,前任老板兼杂志社总编早就已经告知他们。
      只是三天过去了,新任老板一直都没有露面,也让杂志社的一众员工变得人心惶惶。

第六十五章 收购成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