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女子说要看看鱼,毛头赶紧把篮子递给了那女子,那女子随手翻了几条鱼的鱼鳃,一看都是鲜红的,有两条大的的确还有最后一口气,于是她朝叶秋彤抬了下下巴,“便宜点,你看这鱼都死了。便宜点我就都要了。”
“姐你开价就行,看着给吧。”叶秋彤来这儿又不是为了卖鱼,她是来侦查地形,顺便赚点儿启动资金的。
卖多卖少的,反正差不多就行。
可毛头不干了,他哼哼唧唧嘀咕了一声:“这大的以前要卖三毛一条呢!小的也得五毛一盆的.....”
所谓一盆呢,差不多能有五六条小鲫鱼,浅盘里头盖满盘底就行。
大的论条,小的论盆,他们这儿都这么卖。
毕竟每条鱼都是孤品,担得起独立拍卖的仪式感。
“啧,那也不便宜啊。”女子又皱了下眉毛,衡量了下,“那我要大的吧,小的不要了,反正小的吃起来也麻烦。”
“小的才好呢!”叶秋彤赶紧献出自己的菜谱,“这小的姐你两面给煎了,然后捣碎了煮汤,煮上个十多分钟,等汤都浓白了,就用纱布把里头的骨头渣滤出来。
然后买块豆腐,放汤里一煮,又有营养又鲜美......”
说到这儿,叶秋彤凑近那女子的耳边小声说了句,“又下奶。”
女子听着这做鱼汤的法子倒是新鲜,想想应该不错,关键是,听到下奶二字,她就忍不住想买。
可怜她长了一对令人喷血的小兔子,怀孕的时候厂里的姐妹都开玩笑说以后她家孩子可不愁吃喝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可这小兔子只能看,不能用,它们......没产量啊!
女子的小孩儿现在三个月,眼看着喝奶量一点点上来了,可小兔子产不出奶,家里男人想办法去搞了两包奶粉,孩子喝得差点儿人给拉没了。
她现在天天喝汤喝到吐,就想着能让小兔子提高点儿产量。家里这孩子,没带着口粮来,真是费钱呢!
要不是他们家两口子是双职工,一个月能有六十多的收入,这孩子怕是只能靠米油稀粥填肚子了。
那玩意儿,哪有娘奶有营养?
这位还算阔绰的老母亲想着,反正昨天喝了鸡汤,今天喝点儿鱼汤也行。
于是她略点了下头,“那你便宜点,这点鱼我都要了。”
是,下奶固然重要,但是便宜也非常重要。
昨日毛头抓的鱼,挑掉了??和小猫鱼,剩下的四条大鲫鱼和十来条的小鲫鱼,都在这儿了。
毛头不太认字,却很能识数。就见他一秒都不带耽搁的,伸出五个手指,“两块钱,都拿去,不然不卖的。”
叶秋彤一愣,赶忙把毛头的手指给掰回去了两根。
不过买鱼的这姐,也不是凡人,最后还是还掉了两毛钱......最终小半篮子半死不活的鲫鱼,两人收了人家一块八毛钱。
临走前,那姐还说,他们家有鸡蛋的话,也可以送他们家来。
红糖卧鸡蛋,最是补身子,姐是懂吃的。
毛头原是想说家里连鸡都快没了,还哪儿来鸡蛋。
但是叶秋彤却快毛一步,应了下来。
刚才给鱼的时候,叶秋彤看到那女子拿出来装鱼的搪瓷脸盆,和放在桌上的茶缸子,以及放了半块榨菜的搪瓷饭盆,上面都写着大大的几个字:南川县第六棉纺厂。
叶秋彤觉得,这女子,肯定是棉纺六厂的女工无疑了。
如果说这脸盆是亲戚朋友给的,那怎么连茶杯饭缸子都送?这年头,送这玩意儿还讲究全套的?
不可能,必然不可能!!
没错,小叶同学,就是如此的武断自信。
要说这棉纺六厂可来头不小,这厂子是他们百川县最大的一家棉纺厂,一直从六十年代,开到了两千年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最高峰的时候,这棉纺厂里光纺织女工就有五六千。
叶秋彤是两千年生人,照理说她出生的时候,厂子就已经解散了。她怎么会知道还有这厂子?
原因很简单。
这厂子前面的一条路,就叫棉纺六厂路!
而棉纺六厂的厂区,经过几年改造之后,就成了荷塘地区的第一家科创园区。
这科创园区可厉害了,它跟别的创业型企业扎堆的科创园区可不一样。
&
第24章 穿越者的外挂,就是预见未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