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二章 义军大战函谷关[1/2页]

英雄问鼎 任淮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函谷关前,愁雾紧锁,战云密布。镇守关门的秦国老将军嬴魁已经被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惊得不知所措了,他急忙来到关上察看,只见义军的旗帜和兵器鲜明锃亮,人马阻塞了关前的所有道路。嬴魁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没有想到叛军竟有如此之多,急忙差人向咸阳报告,然后准备防守器械。他凭着对嬴氏社稷的一片忠诚和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就对左右道:“数月前,以黥布为首的一群叛贼,居然无视秦国的神圣威严,从咸阳反叛,还从我的眼皮底下溜之大吉。可怜我的四个儿子,在那次拼杀中全都阵亡!前时征战,记忆犹新,每当想起此事,老夫就痛心疾首!如今山东叛贼又来,李由没有能力缉拿,韩琪却先叛国,他们枉食俸禄,却不为国家出力,都是无义之徒!现在叛贼已经到了关下,我若不拒贼于国门之外,如何面对关中的百姓?”部下都被他的忠心所打动,都纷纷表示:“我等愿意誓死守卫国门!”嬴魁抬眼望去,只见义军将士来到隍沟对面的一片较为宽敞的平地上后就开始摇旗呐喊,大叫献关,肆意挑衅。嬴魁愤怒地吼道:“逆贼!为什么要造反?”义军们高声回答:“我们要去砍下胡亥的驴脑,躲掉赵高的狗头!老匹夫快快献关!不然打进来就抽你的筋,扒你的皮,揪你的毛!”嬴魁怒不可遏,大声道:“誓灭逆贼!保家卫国!”秦军将士就齐声吼道:“誓灭逆贼!保家卫国!……”
      周文在曹阳邑时,把步兵调到了前方,将骑兵和车兵放到了后面,这是根据函谷关道路狭窄的情况做的决定。周文来到关下后,先让士兵呐喊震慑,然后领着韩琪、孔范、袁翼、王武等人爬上了一个高坡,看见函谷关的城关壁垒森严,关墙都建在两面的峭壁绝谷之中。关楼前‘函谷关三个大字也是冷冷地镶嵌在关门的门洞之上,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周文想就近观察。众将一齐劝阻道:“这里距离关门很近,将军身为三军统帅,不可太冒险。”周文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身为三军统帅,若不知天时的逆顺和地势的险要,怎么能打仗?”说着就向另一个山头攀爬,这时天慢慢地黑了下来。各位将领只好跟在后面保护。就在周文向关上探头探脑地观望之时,忽然一支响箭飞来,射中了他的肩膀。众将大吃一惊,急忙保护周文回营。
      大家来到营中,赶紧查看周文的伤势,幸好铠甲厚实,没有伤到骨头。军医就给他敷上了药膏,包扎起来。周文于是升帐,他大笑道:“我虽然被敌人射了一箭,可收获不小啊!”众人忙问有什么收获。周文道:“我看见关上许多鸟儿在盘旋,说明守军并不多;又隐约地听到马蹄奔跑的声音,说明敌人惊慌备战;还能顺着风向闻到一股硫磺的味道,说明敌人可能要用火具对付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遭到了射击,说明敌人的防守很严密。”众人听了周文的分析,都觉得非常有道理,就问应该如何攻关。周文道:“先试着闯一次关,验证一下敌人是否要用火具阻击。”就传令做好进攻的准备。
      次日一早,周文先令五百军士去闯关,五百军士提着水桶准备灭火。进攻开始后,军士们一齐扛着云梯呐喊着向关下冲去。关上的秦军看见义军前来闯关,果然将硫、磺、火炭等易燃物品先抛下来,然后再射火箭,关下顿时烧起了大火。义军无法靠近。周文就令后面的军士提着水上前灭火。关上的秦军看见,一齐用弩机猛射。义军就用挡箭车出击,让军士们跟在后面,可是他们推着车子攻到隍沟边时就过不去了。嬴魁又让秦军用石头、擂木阻塞关前的狭窄道路,义军就无法前进了。就这样攻了一天,不仅没有任何进展,还白白的折损了许多军士,周文只好下令停止攻击。
      在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周文又令军士强攻了好几次,但都没有任何作用,于是聚众商议道:“函谷关是进入咸阳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拿下此关!你们谁有良策,说来听听?”韩琪道:“函谷关确实不易攻取,可是迁延久了,秦国就会从别处调兵增援。现在秦军的火器非常厉害,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周文听了这话就惊喜地问:“将军有何良策?”韩琪就向周文说出了一个火攻关门的办法。周文听了大加赞赏道:“此法大妙,只能用此法强攻函谷关啦。”于是叫来邓说,要他带领两千名军士到附近的树林中砍伐木柴,然后放到太阳下晒干,攻关时有用。又亲自率领将士制造加长云梯、折叠桥和‘火炮。
      在义军还没有打到函谷关的时候,各路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报咸阳。可是送往咸阳的书信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了任何消息。嬴魁非常着急,因为把守函谷关的秦军不到一万人,现在叛军多得无法计算,况且攻打关门十分急切。此时朝廷若不尽快派遣援军,关门怕是难以守住。赢魁想到这里,就派了一个名叫吴栻的信使道:“你立即去咸阳面见皇帝,然后陈述这里的紧急情况,请求增派援军,否则提头来见!”吴栻接受了命令,就立即出发了,他快马加鞭的往咸阳赶来。到了咸阳,径直向宫门走来,然后请求卫士通报。可是当值的卫士却说:“皇帝不在宫中,不能通报。”吴栻焦急地问皇帝在何处。卫士们冷笑道:“陛下在何处,这是你一个小小的外使能问的吗?”吴栻惊愕道:“我是奉了函谷关嬴魁老王爷的命令来见陛下的,你若不通报,误了大事怎么办?”卫士道:“不是我们不通报,陛下确实不在宫里。”吴栻就问在哪里。卫士笑道:“咸阳的宫殿有几百座,我们哪里知道?”吴栻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只好离开宫门。
      吴栻就在市上慢悠悠地走着,因为王爷下了死命令,他必须见到皇帝,就想尽快打听到二世皇帝的所在。忽然被一个巡市官员拿住了,准备把他带走。可是这位官员恰好是吴栻以前的朋友,他们又互相认出来了。吴栻就准备把函谷关的情况向他说知,巡市官却以目示意他不要乱讲话,只是跟着走。吴栻就跟着这位巡市官来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二人才互相行礼问好,吴栻才把函谷关的情况说了。巡市官道:“老兄啊,山东之事我早就知道,可是你若是要向皇帝报告这事,你就会获罪啊!”吴栻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巡市官解释道:“皇帝现在已经不在咸阳宫上朝了,大臣们若是奏事,必须先报知郎中令。”吴栻就奇怪地问:“向皇帝奏事,为什么要见郎中令?”巡市官机警地向四处打量了一下,就说:“现在朝廷之事不论大小皆由郎中令决断,郎中令说圆就是圆,说扁就是扁,更何况皇帝只听他的话,别人的话是一概不听呀!”吴栻惊讶道:“这岂不是误了国事?”巡市官道:“是这样的,最近从东方来的信使非常多,他们都冒冒失失地乱讲山东的叛乱情况,结果这些信使都被郎中令抓起来了。你今天多亏遇到的是我,换成别人,我也把你抓起来了!”吴栻道:“信使如实奏事,为什么要抓人?”巡市官道:“郎中令将各种奏报压下不向皇帝上报,也不许别人上报,谁要是不听他的话,就是死路一条啊!”吴栻大惊,但为难道:“我禀报的是军情,又是奉了老王爷的命令,如果见不到皇帝,王爷可是要杀头的!”巡市官道:“我看你横竖都是死,那你就豁出去试一试吧!”吴栻就请教应该怎么做。巡市官道:“你躲在咸阳宫附近没人的地方,或三五日,或半来月,假如皇帝回宫,你就拦住车驾奏事。但你要记住:想死就如实禀报!不想死就说是有一群盗贼在函谷关下捣乱,王爷已经派人缉拿。记住是盗贼,不是叛军。只有这样说才能活命!”巡市官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吴栻非常惊讶,就按照巡市官说的躲在没人的地方等待,他看到咸阳宫门前那些高大雄伟的铜巨人,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因为叛军快要打到了,而是因为偌大的咸阳,眼看灾难即将来临,却连个管事的人都找不着。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会这样糊涂呢?泱泱大秦怎么变成了这样的滑稽可笑?吴栻就可怜兮兮地躲在没人的地方等啊等。侥幸的他等到第四天的早上,就被一阵锣鼓声惊醒了。吴栻急忙跳起身来,发现有一支华丽的仪仗队从远处走了过来,看样子就是要回咸阳宫去的。还有人大呼:“皇帝回宫,恭迎圣驾!”吴栻一听果真是皇帝的车驾,就想上前拦驾,可是他看到周围的那些威武甲士时,就不敢鲁莽行事了。
      等皇帝进宫很长时间,他才来到门口请求卫士通报。卫士也认出了他,就给他进去通报了。可是等了整整一个时辰,里面的人才出来让他觐见。吴栻就在宫人的引领下来到了宫中。可是他见到的并不是皇帝,而是郎中令赵高。赵高就问他有什么事情。吴栻胆战心惊地回答:“我是嬴老王爷的信使,眼下山东……”赵高“嗯!”了一声,然后又漫不经心地问:“眼下,山东怎么了?”吴栻心中害怕,就按照巡市官的话说:“老王爷派我来向陛下禀报,最近三川郡有一群盗贼来到关下捣乱,他们劫掠百姓,官府正在派人缉拿,山东……总之……函谷关非常安全,天下非常太平,请陛下放心吧!老王爷还说,若是有什么事情,他一定会肝脑涂地,效忠朝廷!”赵高突然大笑道:“好!好!很好!国家太平就好!我这就领你去见陛下。”吴栻就跟做了贼似的,小心

第七十二章 义军大战函谷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