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寿终正寝,如果运气不好,或许哪天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
  他们虽感念史弥远没有赶尽杀绝,过河拆桥,但也不会傻到去牺牲自己,成为第二个莫泽。
  正如史弥远想的一样,法不责众,别人都跑了,我没道理不跑吧?
  毕竟又不是心腹,何必脑子一抽,跟赵与芮死磕呢?
  墙头草就该有墙头草的觉悟,要懂得在关键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性。
  史弥远的脸色阴沉如水,本来还想靠这些人来给小皇帝施压,现在看来,只要有赵与芮这小畜生在朝堂上一天,小皇帝便有恃无恐。
  大金接连吃了好几场败仗,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现在正是他从中斡旋,谋取暴利的机会,绝不能让赵与芮这个小畜生给搅黄了。
  似他这般年纪,像是权势地位、财富美人,早已不重要了。
  他真正在乎的,是要如何在这乱世当中,保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比起赵昀,史弥远比他还要担心靖康之役的悲剧再次重演。
  毕竟再来一次靖康之役,最多也只是赵昀两兄弟被俘,丢了江山而已,而自己损失的却是这些年辛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和地位!
  而他之所以要跟大金里应外合,并不是真的贪图大金许诺给他的好处,而是想通过一切办法,稳住大宋内外的局势。
  他不想打仗,既不想攻打别人,也不想别人来攻打大宋,他只想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能荣华富贵,纸醉金迷的过完这一生。
  至于大宋会变成怎么样,大宋的百姓是否能苟全性命于乱世,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
  眼看指望不上这群废物,史弥远便只能亲自出马了。
  随着李锦被带了下去,殿中的氛围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史弥远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赵昀强忍着心中的不悦,缓缓开口道:“史相请讲!”
  史弥远沉了沉气,抬头看了赵昀一眼,问道:
  “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宝庆元年的湖州之乱?”
  听到“湖州”这两个字,赵昀的瞳孔登时一缩,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不自然。
  而殿中百官听后,也纷纷大惊,讳莫如深的将头低了下去。
  毕竟一提到湖州,自然就绕不过那位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济王赵竑了。
  有传言说,本来先帝是传位给赵竑的,但不知为何,临终前,却又将遗诏改成了如今坐在上面的这位。
  在场的不乏聪明之人,虽然嘴上不说,实则心里早就已经有猜测了。
  但这件事牵连甚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谁也不敢提及。
  而史弥远口中所说的湖州之乱,则是在赵昀登基的次年,也就是宝庆元年,发生的一件叛乱。
  湖州太学生潘壬与其弟潘丙二人,因不满史弥远擅自废除济王,拥立赵昀为帝,怀疑是他篡改了先帝遗诏,假传圣旨,于是便准备谋反,拥立赵竑为帝。
  虽说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但在当时新帝登基的特殊时期,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而济王赵竑,最后也被人发现自缢家中。
  随着济王一死,才让这件事以一种十分怪诞的方式落下帷幕。

第107章 济王赵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