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1章 提前过中秋[1/2页]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九亿少女的梦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年的水稻熟的早,特别是苏辰安家里的有好几块田都已经早早的熟了。
  苏宝成家的庄子上也有好几亩的地,可以说沈家两兄弟,这一通锻炼下来是真的知道了什么叫做人间疾苦。
  就连张夫子都夸两个人写的文章有进步,懂得他们碗里的粮食难得可贵。
  懂得老百姓们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更能够体会他人的不易。
  以后哪怕是为官作宰也不会忘了自己最初的初心,最起码不会说出那等何不食肉糜,之言。
  书房当中,夫子身着长袍,神*肃穆地站坐在上首。几人正襟危坐,目光齐聚夫子,等待着知识的传授。
  张夫子把几个人的文章放下,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跟他们讲一讲一些典故。
  夫子轻捋胡须,缓缓开口道:“今日,吾与汝等讲讲‘何不食肉糜之典故。”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大家虽然都知道,也知道是什么含义,但从张夫子的口中讲出来,大家还是认真倾听。
  “昔西晋之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饥饿困苦,甚至易子而食。
  然晋惠帝闻百姓无粟米充饥,竟言‘何不食肉糜?此语一出,令人唏嘘。”
  “汝等细思,惠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民间疾苦。
  其言虽出于无心,却尽显其脱离百姓生活之实。此典故当为吾等之警。”
  “汝等为学子,日后或入仕为官,或治学育人,切不可如惠帝般不知民间之艰难。
  
  当心怀天下,体恤百姓之苦,方能有所作为。
  若只知高堂之上之奢华,不察民间之困苦,必为百姓所弃,为历史所责。”
  张夫子语重心长,学子们皆陷入沉思,细想典故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与责任。
  沈家两兄弟,在没有来到这乡下之前,从小就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有时候听着外人讲着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他们偶尔也会想,如果他们吃饭吃不饱,为什么不吃点心,为什么不吃肉呢。
  想来也是可笑,在没有明白道理,没有真正的看过这人间的疾苦,是根本就不能与对方共情的。
  治理天下苍生,百姓安家乐业,丰衣足食,这句话的含金量,想要达到,那么他们这个时代绝对是千古盛世。
  张夫子很满意几个学生*来的答案,因为这些答案是他们这段时间用辛劳的劳作和汗水换来的。
  所有的一切都十分的写实,而不再是之前虚无缥缈,空荡荡的一具躯壳。
  “时间也差不多了,你们可准备好了?”
  几个人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张夫子让他们去把东西收拾起来,明日一早就出发。
  苏辰安他们回到家中,有些可惜,今年不能再跟家人们一块欢度中秋。
  中秋团圆之日,而他们却要在外面奔走赶路。
   苏有根一听,当然不能让自家的孙儿有什么遗憾。
  给了村里的苏大强,一些辛苦费,让他帮忙去镇上,把他家的人都叫回来,就说他家安子明日就要出发。
  苏大强根本就不想要这点辛苦费,本来想做个顺水人情的事情,谁知道苏大哥就是不干。
  而收到苏大强消息的苏大壮和苏明堂两兄弟也是快速的让人去药铺那边喊他家大闺女。
  一家人只是买好了东西,拉出自家的牛车,让人看好店,就往家赶去。
  “安子和阿远怎么这么快,不是要等到秋收之后吗?走的这么突然,我这衣裳都还差几针。”
  刘氏忍不住开口,邓氏听到这话则是轻轻一笑。第151章 提前过中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