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随着苏辰安上前,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反正,苏辰安总觉得对方望着他的目光有些复杂。
  张远松看着眼前这位身着天青*长袍的小小少年,身姿如松,气宇轩昂。
  明明不是非常惊艳的五官,但是因为那一双眼睛特别沉静,看着整个人,气质如竹。
  再看自家弟弟那一副满意的表情,就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他的得意爱徒了。
  苏辰安缓步行至堂中,长揖而拜,而后神*悠然,娓娓道来:
  “大人,此象似拙,实则内蕴玄机,不可浅视之。”
  “观百姓之状,其终年碌碌,为糊口营生,若蝼蚁之劳于尘世。
  每一日之劬劳,皆为家室之温饱,如沧海一粟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图存。
  门前之雪,于其而言,乃一家之困厄所系。
  若不除之,或有失足之险,或碍自家生计之途。
  此乃人*护家之本能,仿若雏鸟护巢,天经地义。
  恰如《诗经》所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百姓所求,不过是自家之安,此乃生存之基也。”
  “且夫,世之众人,贤愚有别,慧根各异。
  或有民众未受圣教之泽,不明大义之重,只见眼前之雪,而不见邻人之难。
  然,此非其罪也。《道德经》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世事艰难,民生多舛,焉能苛求每一位百姓皆有圣贤之见?
  其所为,不过是困于生活之樊篱,着眼于方寸之间罢了。”
  “然,若长此以往,街巷积雪成患,邻里之间情分渐疏,此非社稷之福。
  《孟子》有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邻里之道,贵在互助,此乃古之圣训,亦为治世之基。
  故当以仁化民,以礼导俗。可于里巷之间设乡学,聘贤士,传圣道,使百姓明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理,知助人即助己。”
  “亦可效古之善政,立旌善之亭,书邻里互助之善事,彰善人之德,树为楷模。
  使百姓见贤思齐,激发其内心本善之念。
  长此以往,百姓自会于护家之时,亦能心怀邻里,化门前之雪为睦邻之桥,让街巷处处皆沐德风,重现桃源之象。”
  语毕,行礼而退,而台上的张夫子则是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张远松的心里也是闪过一抹惊讶,眼前这孩子的眼界和想法倒还真是特别。独特
  特别是对方的理解,那可真的算是非常的敞亮。
  少一丝责怪,多一些原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拿着圣人的道理去绑架他人,而平头老百姓们吃饱穿暖都是问题。
  又如何会懂得,他们只扫自己门前雪,有什么问题呢。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家,把自己的家养好,就是最要紧最重要的事情了。
  而且这只是一个门前雪,谁又能够知道,那些邻居们在对方危难之际,是否会患难见真情,是否会出手相助。
  谁又能够知道,或许,那家人粮食不够,熬不过去,邻里之间,又没有互帮互助过。
  所以说看问题真的不能太片面,要全面一点。
  这孩子,内心真的非常强,特别是主见,让人忍不住欣赏。
  “好,好好,说的真好!世事艰难,民生多舛,焉能苛求每一位百姓皆有圣贤之见?”
  张远松的夸赞,当然是发自内心,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在信中10篇有9篇都在提起的弟子。
  的确是个好苗子。
  看着自家弟弟在信

第211章 献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