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浩成将国策调整为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整顿军备的方略上。
话说时间如光阴流逝,眨眼的时间到了永乐十四年(即1159年)7月,大明经过了十年的休养生息,百姓生活充实富足,府库衍溢。
这十年间,浩成在原有的政策下令又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并下令徒富民抑豪强,减免了税赋,尤其是受战争影响地区的农民的赋税,严惩贪官,同时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而且手工业、商业、造船业、矿冶业等也迅速发展,浩成又参考了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开中法,所谓开中法就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可以给商人提供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北去。
为了酬报商人水运的粮食,商人们被授以盐引,从而就能从政府一处买回食盐,然后又在零售市场销售获利。
经营积极性很高的商人们发现,他们可以雇佣农民在边境地区种植粮食,因此节省了从内地运输粮食的费用。他们照旧收取盐引:盐引是按照距离边境的远近和交纳谷物的质量来计算的。
自从浩成采用了这个制度后,极大的刺激了边境的农业生产,也为眼下的朝廷提供了平稳的粮价。
更为重要的是浩成在这十年内还实行了百家争鸣,即学位制度。在大明上学的每个读书人,进入大学之后可以自己选修专业比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兵家(目前兵家一般则只有北京军事学院可修)、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家等。
一旦每个人毕业后,便会颁发一个类似后世的毕业证书,上面会写上自己主修的专业,当然也可以双修(就是双修位),也不设上限,修的专业越多,朝廷也会一定的奖励制度。
在大明当官有两条路,一条是传统科举,一条就是大学毕业后,会举行一次考试(类似后世的毕业论文),由朝廷官员检阅,优秀者也可当官。
此时,浩成正与安娘,祝峤、典尽忠、花逢春四人前往江南微服私访。由于济州河与会通河这两段运河已经完全打通,所以浩成一行人很快地沿运河从北京一路南下,来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
浩成记得自从前朝建炎四年(即1130年)金兵南侵,劫夺官府民居,廪库积聚,掳掠子女金帛,纵火延烧,烟焰二百里,凡五昼夜,苏州成为废墟。
可如今这苏州已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人口稠密,繁华无比。
浩成不禁感叹道:“这苏州城果然是繁华无比啊,看来这十年来的内政治理确有效果!。”
祝峤笑道:“陛下所言甚是,这都是陛下之功,才使得苏州百姓能有此富足的生活!。”
“老祝,你这马屁拍得好,我喜欢,哈哈哈!。”浩成指着祝峤笑道。
由于苏州城基本保持着前朝“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乃是是目前大明城市中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说是“东方威尼斯”也不为过,所以浩成等人又换乘小船游历苏州的部分景色。
浩成与安娘两人一艘,其余等人一艘。在船上,浩成搂着安娘的肩膀深情地说道:“我说安娘,这十年来我们也是第一次能这么开心地出来玩!。”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诸子百家 苏州遇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