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清晨飘着细雪,苏晚晴的咳嗽声混着蜂窝煤的黑烟从灶间溢出。她蹲在老式煤炉前,看炉口腾起的灰黑色烟柱在玻璃窗上糊出脏痕,突然想起原主藏在樟木箱底的那本《初中化学课本》——
第
47
页的
"燃料充分燃烧条件"
章节,被前任主人用红笔圈出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的公式。
"又呛着了?"
顾沉舟的声音从井台传来,搪瓷盆里的洗衣水溅在他磨破的解放鞋上。他看见苏晚晴鼻尖沾着炭粉,正用指甲在地上画蜂窝煤剖面图,九孔结构旁边标着
"通风率提升
25%"
的计算式,突然想起她在温室改良通风口时的模样。
樟木箱的铜扣
"咔嗒"
弹开,泛黄的化学课本带着淡淡的霉味。苏晚晴翻到夹着梧桐叶标本的页面,课本边缘的空白处,原主用蓝笔写着:"煤粉太黏,火不旺。"
她的指尖划过
"碳氢化合物燃烧"
的化学反应式,突然有了主意
——
把煤粉与黏土比例从
7:3
调成
6:4,再增加三个通风孔。
"得做个新煤模。"
她举着竹筒比划,筒壁上用匕首刻着等距的小孔,"原来的蜂窝煤孔太少,火焰够不到中心。"
顾沉舟接过竹筒,发现孔眼边缘还带着毛茬,立刻从工具包掏出砂纸:"部队做土制炸弹时,外壳模具也得打磨光滑。"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院子里,顾沉舟用刺刀削出圆柱形木模,每个通风孔的位置都用测尺量过,精准得像在标定枪口准星。苏晚晴蹲在石臼前筛煤粉,突然想起去年和婆婆学做面引子的场景,只是这次筛的不是麦粉,而是混着黄土的煤粉,细灰落在她蓝布衫的补丁上,像撒了把星星。
"晚晴,"
顾沉舟突然开口,砂纸打磨木模的声音停了停,"镇上五金厂有台旧磅秤,"
他的耳尖发红,像在说件难为情的事,"我找连长借了派车单,今晚去拉。"
他知道她计算配比时需要精确到克,就像他测算弹道时需要风速仪。<
第30章 蜂窝煤革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