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您去师部招待所,"
她把平安符塞进婆婆手心,"我回村里取些东西。"
没等老人反驳,已抓起装着护颈套的帆布包,弹壳手链在腕间发出细碎的响
——
那是用
1983
到
1985
年的防汛弹壳串的,每颗都刻着水位数字。
出店门时,第一滴雨点砸在玻璃橱窗上,苏晚晴看见自己的倒影里,急救包的蓝布面与当年的防汛背包惊人地相似。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军用指南针,荧光刻度正指向西北方的后山堰塘,突然想起顾沉舟去年在弹道笔记写的:"若遇橙色预警,堰塘堤坝的预制板接缝处需重点巡查。"
县城通往村子的土路已泛起泥浆,苏晚晴的胶鞋踩过积水时,看见水面漂着片褪色的红漆
——
那是三年前顾沉舟在堤坝上刷的
"舟晴园"
标记。远处的闪电照亮山峦,她突然想起空间物资里还有半罐弹壳粉,那种混着红景天的粉末,曾在
1985
年的洪水中,让坍塌的土墙多撑了二十分钟。
"晚晴!"
村口的老槐树下,陈虎骑着军用摩托冲过来,雨衣下摆甩着泥水:"顾营长让我接你!"
他的作训服肩章歪在一边,露出里面苏晚晴缝的护颈套,"堤坝接缝处开始渗水,营长说......"
话未说完,天边的惊雷盖过了摩托的轰鸣。苏晚晴望着陈虎身后的后山方向,乌云像被撕开的弹壳,露出里面翻涌的铅灰色云团。她突然明白,这场暴雨不是简单的防汛任务,而是三年前埋下的伏笔
——
当
1985
年的预制板遇上
1988
年的极端天气,当她的草药与他的钢枪再次面临考验,有些危机,早在时光的河流里,等着他们共同突围。
这一晚,苏晚晴坐在摩托后座,护颈套的艾草香混着雨水,让她想起顾沉舟后颈的体温。她摸了摸帆布包里的弹壳粉罐子,突然发现罐底刻着行小字:"1985.7.22,沉舟第一次说
'
怕失去你
'"——
那是她在危机前,悄悄埋下的、比任何防汛沙袋都更坚实的勇气。
顾沉舟的防汛日志停留在未写完的页面,钢笔水被雨水晕开:"橙色预警下的堰塘堤坝,预制板接缝处的裂缝宽
0.3
毫米
——
和她缝在护颈套上的弹道线一样细。突然想起三年前她塞进我急救包的磺胺粉,此刻我的掌心,还留着她刻平安符时的划痕。有些危机,从相遇那天起,就注定要两个人一起扛。"
页脚画着渗水的堤坝与弹壳粉罐,中间是重叠的
"舟晴
"
二字,像两把交叉的铁锹与药锄,在暴雨来临前,挖开一条通往希望的沟渠。
第85章 暴雨预警(危机伏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