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8章 管理智慧融合[2/2页]

八零军婚甜蜜蜜 萤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2%,质量合格率提升至
  98.7%,突然想起连队的
  "弹药节约标兵"
  评选。"晚晴把
  '
  五公里越野排名
  ',"
  他的喉结滚动,指尖划过
  "拥军贡献"
  栏里的
  "边防慰问装加急订单","变成了
  '
  童装安全线达标率
  '。"
  公示栏的背景板用退役的伪装网制作,每个班组的
  "战绩"
  都用荧光弹壳标出,像极了他在指挥所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友军阵地。
  质检组的
  "侦察班"
  正在进行每日点检,张姐用顾沉舟寄来的
  "装备点检表"
  记录缝纫机状态,每个螺丝的松紧度对应
  "枪械分解结合"
  的标准。"锁边机的皮带松紧,"
  她的顶针敲了敲检测报告,"按顾少校说的,"
  指了指表格上的
  "击发装置校准"
  类比项,"要像检查步枪扳机簧一样仔细。"
  苏晚晴趁机推出
  "班组战术手册",封面用顾沉舟的训练日志改装,内页记录着各班组的
  "经典战例":剪裁班如何用弹道公式优化布料利用率,缝纫班怎样通过
  "针脚协同"
  缩短工时,质检班发明的
  "弹壳漏检预警法"。每个案例旁都画着简笔战术图,进攻路线是缝纫机的走线,防御工事是质检的把关点。
  暮色漫过车间的
  "红旗班组"
  阵地,王婶正在给新组员演示
  "三线锁边防御法",她的顶针在布料上划出的轨迹,与公示栏上的红旗弹道完全吻合。顾沉舟的便签不知何时被贴在班组日志首页,旁边多了行苏晚晴的小字:"军队的菜地长出粮食,我们的阵地织出温暖
  ——
  每个班组都是军属的战斗班。"
  是夜,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班组战术手册扉页,字迹沾着车间的棉纺味:"
  看晚晴把连队的分区管理变成车间的班组阵地,突然明白:军事管理的核心从来不是制度,是责任与荣誉的共生。红旗班组的流动,就像部队的流动红旗,让每个军嫂车工都知道,自己的针脚,也是某种意义上的
  '
  岗哨
  '。
  王婶说红旗
  '
  多了钢枪的分量
  ',其实是她在军属的岗位上,感受到了军人般的荣誉。那些用弹药箱改的废料箱、用伪装网做的公示栏,不过是把军营元素,缝进了车间的日常,让管理智慧有了硝烟味的温度。
  战术手册上的
  "经典战例",在我眼里是军属版的
  "战斗英雄谱"。当剪裁班用弹道公式节约布料,缝纫班用
  "针脚协同"
  提升效率,她们早已把车间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红旗班组的红旗,就是她们亲手绣的、属于自己的军功章。

第148章 管理智慧融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