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视台的摄像机支架在车间门口投下十字形阴影,苏晚晴的银顶针在黑板上划出锋利的弧线,粉笔灰落在她藏青工装的
"军嫂工匠"
铭牌上
——
那是用顾沉舟
2004
年演习的弹壳熔铸的,边缘刻着
"针脚即弹道"
的弹道线。黑板上的军装改制图被分成三部分:左半是
87
式军装的肩章拆解示意图,右半是婴儿服的剪裁拓印,中间用红景天红笔写着
"变废为宝
=
战场缴获再利用",配图是顾沉舟用弹壳匕首改的袖珍缝纫机模型。
"注意看这里,"
她的顶针敲了敲肩章位置的锁边线,"37°
斜角对应步枪托腮板的弧度,"
指了指台下军属们手中的迷彩布料,"给边防军属改童装时,"
喉结滚动,"要在袖口缝上丈夫部队的纬度坐标,"
突然笑了,"就像顾少校说的,"
顿了顿,"每个针脚都是未寄出的家书。"
摄像机镜头扫过车间墙面,"拥军优属积分榜"
的弹壳标记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王婶的名字旁缀着五枚立体弹壳,代表她带徒五人、改良三种边防服饰工艺;李敏的积分曲线呈漂亮的弹道抛物线,旁边贴着她用儿子的军训服改的
"亲子迷彩书包"
照片。积分榜下方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份的
"拥军产品":1995
年的弹壳顶针、2000
年的高原防寒哺乳装、2005
年的
"小小军人"
背带裤,每件展品旁都放着对应的部队感谢信,信纸边缘盖着顾沉舟的弹道印章。
顾沉舟的作训鞋声在窗外响起,他站在梧桐树荫里,肩章金星透过树叶间隙落在车间地面,恰好与苏晚晴的银顶针投影重叠。摄像机捕捉到他注视妻子的眼神
——
那是
1984
年结婚照上的同款温柔,只是如今多了份历经时光的笃定。他的战术腰带别着新磨的
"双拥纪念"
弹壳扣,底缘刻着
"2007",正是缝纫社被评为
"省级拥军示范单位"
的年份。
"苏厂长,听说您的设计稿里藏着部队的弹道数据?"
记者的话筒递过来时,苏晚晴正给军属演示如何用弹壳测量袖笼弧度。她举起顾沉舟的弹道笔记,泛黄的纸页上,童装的肩宽数据旁标着
"85
式狙击枪托长度
12cm",裤腰松紧带的弹力公式源自
"手榴弹握把防滑纹密度"。"军人的装备讲究人机工效,"
她的指尖划过笔记上的弹道抛物线,"军属的服饰也要讲究
'
家机工效
'——"
指了指胸前的哺乳装暗扣,"让妈妈们抱孩子时,"
喉结滚动,"像军人握钢枪一样稳当。"
镜头转向顾沉舟时,他正在查看车间的
第150章 双拥金字招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