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存
=
弹药储备客诉
=
敌情侦察
"。张秀兰的围裙上别着基金发的"
创业先锋
"
弹壳徽章,底缘刻着她丈夫的部队番号。
"嫂子,这袋洗衣粉,"
某战士摸着包装袋上的红景天图案,"和我在高原用的一样香。"
张秀兰的手在收银机上停顿,突然想起申请基金时,苏晚晴亲自帮她设计的
"军民两用"
商品:洗衣粉含防紫外线成分,既适合军属手洗童装,也能保护边防战士的作训服。"顾少校说,"
她的喉结滚动,指了指货架上的弹壳挂钩,"便利店要像哨所的补给站,"
摸了摸胸前的徽章,"24
小时亮着拥军的灯。"
顾沉舟站在便利店里,看着张秀兰用弹壳计数器清点库存,突然想起
1999
年在戈壁滩,给失联的巡逻队送补给的场景。那时的补给箱上,也画着同样的五角星,如今在便利店的灯光下,星星变成了军嫂们创业的火种。"这比任何军功章都有意义,"
他低声对苏晚晴说,银顶针的反光映着张秀兰教战士辨认童装尺码的场景,"因为勋章会被收藏,"
喉结滚动,"而她们的便利店,"
指了指货架上的拥军产品,"永远在发放温暖的
'
弹药
'。"
基金成立三个月后,第二家
"军属驿站"
在海岛开业,店主用基金提供的缝纫机,给渔民改补渔网
——
针脚走的是顾沉舟教的
"防波堤加固线"。苏晚晴在基金年报里写下:"每枚顶针都是拥军的星火,每个便利店都是军民的桥梁。"
而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纪念章拍卖证书背面:"
当我的勋章变成军嫂创业的启动资金,突然懂了:军人的守护,不该停留在荣誉簿上,该变成军属手中的缝纫机、货架上的商品、便利店的灯光。
张秀兰的收银台暗格,锁着的不仅是优待证,是军属的尊严与希望。基金的每笔拨款,都是把我的弹道,缝成了她们的创业轨迹。那些用弹药箱改的货架、弹壳锁的收银台,不是简单的旧物利用,是让军事元素在民生里重生
——
就像当年大堤上的沙包,如今变成了便利店的地基,继续守护着岁月静好。
拍卖证书上的折痕,像极了苏晚晴设计的弹道抛物线。我知道,这个互助基金,终将成为军属版的
"弹药库":里面储藏的不是子弹,是无数个张秀兰的梦想;发放的不是装备,是让每个军属都能挺直腰杆的、带着体温的支持。而这,才是对
"军民鱼水情"
最生动的诠释
——
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的梦想,我们共同守护,这份跨越山海的、针脚与弹道的约定。"
第155章 军嫂互助基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