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2章 随军落户[2/2页]

八零军婚甜蜜蜜 萤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比任何军功章都更让他喉头哽咽
  ——
  这双鞋垫,分明是母亲用三十年时光,为他的军旅路缝就的
  "隐形军靴"。
  "奶奶,我给您看个宝贝!"
  小羽突然跑向自己的房间,捧出个弹壳首饰盒,里面装着苏晚晴用抗洪纪念弹壳磨的顶针,"妈妈说,"
  指了指盒盖上的
  "平安"
  二字,"这个能缝补所有离家的路。"
  婆婆的手在顶针上停顿,突然想起儿子寄回家的第一份军功章,她也是这样用顶针在布上描下五角星,却没想到,三十年后,自己的户籍页会和这些带着军旅温度的物件,共同住进军人小区。
  暮色漫过宿舍楼的晾衣绳,顾沉舟看着母亲和妻子在台灯下比对鞋垫针脚,苏晚晴的银顶针与婆婆的老顶针在布料上投下重叠的影,像极了他在防汛图上画的
  "军民协作区"。阳台的双拥林传来夜风,吹得弹壳风铃叮当作响,那是小川用奶奶的旧顶针穿的,每个弹壳都刻着
  "团圆"。
  "知道妈为什么在鞋垫里缝
  '
  平'
  字吗?"
  苏晚晴突然开口,手指划过婆婆新做的拥军被角,那里用弹道线绣着
  "沉舟晚晴"
  的简写,"当年在老家,"
  喉结滚动,"每个军属的针线活里,"
  指了指鞋垫的
  "平"
  字,"都藏着对军人的祝福,"
  顿了顿,"比任何电报都更温暖。"
  是夜,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母亲的户籍页复印件背面,字迹沾着千层底的麦香:"
  当母亲的千层底与随军落户证相遇,突然懂了:军人的征途上,最坚实的后盾从来不是钢筋水泥,是母亲的针脚、妻子的顶针、孩子的风铃,共同织就的温暖港湾。那些藏在鞋垫里的
  '
  平'
  字,比任何战略部署都更重要,因为它们缝补的,是军人对家的思念。
  晚晴说军属的针线活藏着祝福,深以为然。母亲的鞋垫、妻子的设计稿、女儿的首饰盒,这些带着体温的物件,让
  '
  随军落户
  '
  不再是冰冷的政策条文,而是三十年等待后的团圆,是军民鱼水情最朴素的注脚。
  户籍页背面的针脚压痕,渐渐晕染成缝纫机与钢枪的重叠剪影。我知道,从今天起,母亲的顶针会加入缝纫社的拥军队伍,妻子的设计稿会多份老家的红景天香,而我们的家,终将成为最温暖的
  "军民共建基地"——
  这里没有勋章墙,却处处是勋章,是用三十年时光、三代人的针脚,共同编织的、关于团圆与守护的勋章。"

第172章 随军落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