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咔嗒声在凌晨三点的家属院格外清晰,苏晚晴的银顶针在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证书封面上划出细痕,烫金字
"苏晚晴"
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摸着证书边缘的拥军花鼓纹
——
用
1998
年抗洪大堤的等高线绣成的暗纹,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供销社的清晨:售货员摔在柜台上的顶针滚到她脚边,不锈钢表面映着自己满是补丁的袖口。
"妈妈看!"
小羽的银顶针发卡晃出微光,十二岁的姑娘正把迷彩被叠成方方正正的
"豆腐块",背包绳在顾沉舟的指导下打出漂亮的双环结,"爸爸说,"
她模仿顾沉舟的低音,"打背包要像缝补铠甲般认真。"
顾沉舟的作训服袖口露出半截银顶针
——
那是苏晚晴塞进他口袋的平安符,此刻正随着他纠正女儿绳结的动作轻轻摇晃。
"沉舟他媳妇,"
顾婆婆的蓝布衫带着槐花的香推开房门,手里捧着双新纳的千层底,鞋底的
"凯旋"
二字用红景天线绣得极细,每个笔画都藏着弹道抛物线,"当年我给沉舟他爸纳鞋,"
她的顶针敲了敲鞋垫的防滑纹,"每针都数着归期,"
指了指苏晚晴的行李箱,"现在给你纳鞋,"
喉结滚动,"每针都踩着天安门的砖。"
苏晚晴的喉结滚动,看见鞋垫夹层露出半截弹壳
——
那是顾沉舟
2005
年抗洪的纪念弹,尾端刻着
"晴"
字,与自己工装上的
"舟晴"
暗纹遥相呼应。二十年前的供销社场景突然涌来:她攥着被退回的拥军被设计稿,顶针在掌心刻出红印,而如今的设计图上,"军嫂联名款"
的袖口反光条正沿着长安街的坐标延伸。
"行李箱夹层放了战术急救包,"
顾沉舟的战术手表在腕间绷成直线,"碘伏棉片的包装,"
指了指苏晚晴的护腕,"用的是你改作训服的弹道线。"
他的指尖划过证书封面上的国徽,突然在边缘发现极小的五角星
——
那是小羽用蜡笔偷偷画的,旁边标着
"妈妈的新军功章"。
候机楼的安检仪发出规律的嗡鸣,苏晚晴的行李箱经过扫描时,安检员突然指着屏幕轻笑:"这双鞋垫的针脚,"
指了指千层底的
X
光投影,"比我们的战术地图还精密。"
她红着脸点头,想起顾婆婆熬夜纳鞋的模样:顶针在台灯下划出银弧,每纳三针就抬头看眼墙上的中国地图,说
"针尖要对着北京的方向"。
人民大会堂
第197章 进京领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