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6章 各方动向[2/2页]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容小觑,若是咱家不亲自下场帮忙,您能应付得过来吗?”
  江宁笑了笑,说道:“魏公公,如今您可是咱们这些人当中的压箱底的王牌,绝不能轻易动用。
  若是对方不想鱼死网破,就不劳您出动;若是他们想玉石俱焚,到时候再请魏公公出马。”
  听着江宁的话,老魏不由神情激动起来。
  想他老魏大字不识一个,如今却成了江大人口中的压箱底的王牌,怎能不让老魏激动。
  随即老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江大人言之有理,倘若这群东林书呆子不想鱼死网破,那咱家就不轻易出手。
  倘若他们真想找死,玩个玉石俱焚,咱家亲自下场,将他们全部收拾了!”
  …………
  御书房内,朱由校焦急地等候了多时。
  终于,方正化匆匆赶了回来,禀报道:“启禀陛下,老奴已经通知内阁和六部的诸位大臣了。
  内阁的孙阁老、袁阁老,还有薛阁老已经前往午门,想必六部尚书过不了多久也会赶到。”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可仍有些放心不下。
  沉思半晌后,他开口说道:“方大伴,你去传朕的口谕,让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若愚前往午门查看情况,告诉他见机行事,自行决断。”
  听到朱由校的话,方正化不由微微一愣,随即赶忙点头称是,匆匆离开御书房。
  他一路小跑,来到司礼监,找到正在查看奏章的新任首席秉笔太监李若愚,笑着说道:“李公公,陛下有旨,让您前往午门之外查看情况,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对于这位李若愚,方正化心里满是敬佩。
  李若愚原本在前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手下做事,一直以来都高调行事,风头无两。
  后来王安卸任还乡,王体乾上位掌印。
  这位李若愚公公,原本在司礼监也能谋个秉笔太监的差事,却不曾想,他为人有些狂傲,和魏忠贤有些不对头。
  竟抓住魏忠贤不识字这个把柄,大肆诋毁,这可直接把老魏给惹急眼了。
  随后,李若愚便被魏忠贤一路打压,在浣衣局待了整整一年时间。
  前段时间,司礼监众人因事被一锅端,皇上这才想起这位颇具才干的李若愚,便下旨命他担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
  要说才干,李若愚在内廷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
  他不仅精通诗词歌赋,文笔造诣更是超凡脱俗。
  据说当年内书堂大考,李若愚连续好几次都拔得头筹,这要是放在朝堂的科举考试上,妥妥的就是状元郎啊。
  最关键的是,李若愚不像魏忠贤,一着急就动刀子。
  李若愚属于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狠角色,要么不做事,一旦做事,就必定会把事情做绝。
  也正因如此,方正化对这位李公公表现得格外敬重。
  经过在浣衣局一年多的艰苦磨砺,李若愚身上往昔那股狂傲劲儿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低调沉稳与干练。
  听到方正化的传旨,李若愚轻轻放下手中毛笔,微微点头,说道:“有劳方公公了,咱家这就前往午门,去瞧瞧这些文官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
  随即,他站起身来,扭头对身旁的小太监吩咐道:“去,给咱家调上二百人来,再把鞭子都准备好。”
  听到李若愚要调二百人还准备鞭子,方正化不禁微微一愣,疑惑地问道:“李公公,这是要做什么?”
  李若愚微微一笑,解释道:“方公公,您常年在皇上身边伺候,有些事不太了解。
  这些文官啊,都是些贱骨头,就跟驴一样,牵着不走,打着才肯倒退。
  所以咱家想着,先跟他们晓之以理,以礼相待。
  要是道理能讲得通,那自然皆大欢喜;可要是讲不通,那就只能动用鞭子了。
  您想啊,民间百姓家养的牛马牲畜,要是不好好干活,一顿鞭子抽下去,不就全都老实了嘛。”
  说完,他朝着方正化露出一个看似和善,却让人心底发寒的笑容。
  方正化顿时感觉浑身一阵哆嗦,他敏锐地察觉到,眼前这位李公公,手段之狠辣比起魏忠贤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是个不好惹的厉害角色。
  他赶忙点了点头,说道:“那咱家就先回去,在陛下跟前伺候了。”
  说罢,便匆匆转身离开。

第166章 各方动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