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兄弟们今日加更一章?ω?】
  【兄弟们此处打卡签到(?ò
  ?
  ó?)】
  一旁的信王朱由检见众人忙忙碌碌,赶忙跑上前来,神情带着几分焦急,开口问道:“江大人,你瞧瞧本王还能帮上些什么忙?
  但凡有用得着本王的地方,您尽管开口吩咐,千万别客气。”
  老魏也在一旁,满脸激动地望着江宁,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
  江宁看着他俩这副模样,心中一阵无奈与无语。
  暗自思忖道:这是怎么个情况?
  一位堂堂当朝亲王,还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怎么竟对当街剁人手这事如此感兴趣?
  也怪不得这位爷日后登基之后,但凡心情不好,便将大臣拉出去砍头,也不分是敌是友。
  再看看旁边的老魏,江宁更是一阵头疼,不管什么事儿,他都想往前凑,咋就如此猴急呢?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再看一旁的朱由校,只见他面带微笑,手中拿着冰糖葫芦,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江宁见此情景,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殿下,这些事儿交给黄大人他们去办吧!
  咱们要相信他能处理好。”
  听闻江宁此言,朱由检神情顿时闪过一丝落寞,轻声“哦”了一下。
  而一旁的老魏,更是整张脸都耷拉下来,不知情的人瞧见,还真以为他丢了二两银子呢。
  见此情形,江宁也不再多做理会,招呼着朱由校一行人,继续在城内四处闲逛开来。
  众人一路走走停停,兴致盎然地观赏街边的杂耍表演,悠然自得。
  不知不觉间,已至下午时分,众人方才惊觉天色渐晚,便决定返程。
  只见原本老魏肩上扛着一串冰糖葫芦,已经被朱由校与朱由检兄弟俩吃得干干净净。
  江宁见状,心中一阵无语,暗自嘀咕道:“真是服了你个朱兄,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担在我一人肩头。
  你倒好,吃个冰糖葫芦,还有老魏给你扛着,这算哪门子事儿啊!”
  因这处地方离朱由检的新王府较近,朱由校便决定先送弟弟回府,之后再与江宁道别,返回皇宫。
  目睹这一幕,江宁不禁心生感慨。
  帝王家的历史,向来残酷冰冷,史书中所载的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之事,多如牛毛。
  即便是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千古明君,也未能逃脱权力斗争对亲情的侵蚀。
  然而,即便在残酷,也有人性的闪光点。
  这一点,在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二人身上体现得温和多了。
  或许是幼年时的经历,朱由检对亲情格外珍视。
  而朱由校,对这位自幼相伴、相依为命的弟弟,更是爱护至极、信任有加。
  平日里,对朱由检的赏赐丰厚至极。
  即便自己大婚之时,内库并不充盈,手头拮据,但他从未短少过弟弟的用度。
  这份情谊,在大明皇族之中,可谓独一无二。
  遥想当年,万历皇帝对待自己的亲弟弟潞王,也没有朱由校对朱由检这样好。
  据说,潞王受封王爵后,万历皇帝几次打算让潞王前往封地就藩,却都被李太后以种种缘由阻拦,将潞王留在身边,直至其成年后方才就藩。
  再看朱由校对待朱由检,简直恨不得让弟弟直接搬入皇宫与自己同住,就连朱由检的信王府,也是朱由校亲自下旨精心修建。
  之前朝中有官员上奏,谏言朱由检不应整日在京城四处闲逛,还频繁与官员往来。
  可朱由校对这些言论毫不在意。
  也难怪,历史上朱由校弥留之时,把朱由检叫到身旁,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弟弟你瘦了,一定要保重身体才是。”
  最后,更是留下那句广为流传的历史名言:“吾弟当为尧舜。”
  只可惜,朱由检这孩子性格存在致命缺陷。
  他喜怒无常,刚愎自用且偏听偏信,在面对复杂局势时举措失当,最终致使局势失控,大明王朝大厦将倾,自己也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结局。
  ………………
  几人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信王府不远处。
  朱由校面带微笑,对朱由检说道:“五弟,今日逛了一整天,你也早些回去休息。
  过些日子进宫来,与皇兄一同用膳。”
  说完,他像是想起什么,转头笑着看向江宁。
  江宁见状,目光在周围扫视一圈,左顾右盼,神情有些疑惑。
  好奇地问道:“陛下,您看啥呢?”
  朱由校笑着说道:“江兄,到时候你也一起来,咱们一同热闹热闹。”
  江宁听闻,点头应下。
  朱由检同样点头,随后领着王承恩及几名王府护卫,朝王府方向走去。
  看着朱由检渐行渐远的背影,朱由校眼中满是兄长的关爱之情。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跟在众人身旁的高文彩,突然快步上前。
  只见他俯身从地上迅速捡起两颗石子,猛地发力掷出,石子如流星般暴射而出,精准地打在离朱由校不远处两名身背货物的行人身上。
  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了一跳。
  说时迟那时快,高文彩几个箭步冲到两人身旁。
  其中一人反应迅速,瞬间从怀中抽出一把短刀,气势汹汹地朝着朱由校冲了过去。
  然而高文彩速度更快,眨眼间便已拦在那人面

第198章 刺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