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7章 老魏发飙[1/2页]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邦华的内心仿佛被投入巨石的深潭,掀起了惊涛骇浪,久久难以平复。
  他着实没有料到,这般勾结建奴、通敌卖国的惊天大案,背后竟是自己的老师在推动。
  随后,他满脸疑惑地问道:“恩师,虽说您如今已不再过多干涉东林事务,但东林党众人依旧尊您为元老魁首。
  您一心为国,为何不将自己的心意坦诚告知皇上与江大人呢?”
  邹元标听闻此言,沉默了许久,像是在斟酌该如何开口。
  半晌之后,他缓缓说道:“孟暗,为师这便回答你的问题,但你听后,切莫失望。
  谁都可以背叛东林党,唯独老夫不能抛弃东林党。”
  听到这话,李邦华大为意外,急忙追问道:“恩师,这究竟是为何?”
  邹元标一脸平静地说道:“我可以不做留名青史的名臣,但绝不能做遭人唾弃的小人。
  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老夫是东林党创始人及元老,即便千秋万代之后,史书之上也依然会记载老夫属于东林党。
  这一点,老夫从未想过为自己开脱。
  在老家,乡亲们为我立了一座牌坊,这牌坊可不是因为我东林党人的身份,而是因为平日里我教导弟子读书、造福乡里才立的。
  老夫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也不知还能在这世上活几年。
  我绝不能让老家人把那座牌坊给拆了。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人看的,用来办事,一无是处。
  《左传》里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老夫既然是东林党的元老和创始人,如今名义上还是东林魁首,将来注定要与东林一同陨落。”
  说到此处,邹元标声音渐渐哽咽:“老夫不怕死,可老夫怕死后,没有人明白老夫的一番苦心。
  你是老夫最得意的门生弟子,今夜叫你来,便是希望将来老夫与东林一同陨落之后,你能为老夫说几句公道话。”
  说着,邹元标竟直直跪了下来,身子颤颤巍巍地对着李邦华开始磕头。
  李邦华见状,也赶忙跟着跪了下来,急忙去搀扶邹元标:“恩师,您这又是何必呢?”
  邹元标借着李邦华的搀扶之力起身,随后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响头,此时早已泪流满面,说道:“孟暗啊,老夫当年教导你的那几句话,你还记得吗?”
  李邦华此时也是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道:“恩师,弟子都记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朝为官做事,只求上报天子,下安黎民。
  做事不问可不可能,只问应不应该。”
  听到李邦华的回答,邹元标欣慰地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没有忘记就好。
  东林早已背离初心,如同毒瘤一般开始侵蚀大明。
  老夫身为东林的创始人及元老,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东林的毒,必须清了。
  将来,老夫到地下见列祖列宗之时,也能挺直腰杆说话了。”
  最后,师徒二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复杂情感,相拥嚎啕大哭。
  许久之后,李邦华强忍着悲痛,将邹元标缓缓扶起。
  此时的邹元标,一扫先前的颓废之色,神情变得格外坚毅,一脸正色地说道:“此次,江大人前往山西办案,想必皇上也定会选派得力人手前往江南查办相关事宜。
  到时候,老夫会在朝堂之上设法牵制住杨涟和左光斗二人,不让他们从中作梗。
  只是希望江大人此次行事能够雷厉风行,迅速将案件办妥,不可拖延太久。
  毕竟,此事牵连范围极广,稍有不慎,便可能横生枝节。”
  李邦华听闻,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弟子明白,稍后便给江大人去信,将恩师的意思传达给他。”
  邹元标摆了摆手,说道:“孟暗,你不必去信了。
  刚好老夫也想借着这件事,看看这位江大人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干,能否担当起重振大明的重任。”
  ………
  而此刻的江宁,对京城内发生的种种事情浑然不知。
  第二天天还未破晓,江宁等人便匆忙起身,利落上马,再度踏上行程。
  一路上众人快马加鞭,疾驰而去。
  这般高强度的赶路,就连袁可立、郭允厚、魏忠贤这三位年事已高的老者,都有些体力不支,感到吃不消了。
  期间,队伍途经宣府镇。
  江宁等人便在宣府总兵黑云龙的军中休整了一晚。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晨曦透过薄雾洒在营地上。
  江宁等人早早起身,简单用过饭后,便整军出发。
  士兵们精神抖擞,收拾好行装,牵出马匹,有序地排列在营前。
  随着江宁一声令下,大军继续踏上征程,三天后,队伍兵分两路。
  其中一路,由赵率教与温体仁带领一万五千人马,他们手持袁可立手令,直扑张家口。
  他们的任务是迅速控制张家口,防止任何与案件相关的人员趁机逃出关外,同时彻查张家口守将。
  而江宁、袁可立以及魏忠贤,则率领剩余的一万两千兵马,朝着大同城径直进发。
  此时,大同城中,

第97章 老魏发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