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章 爆银子[2/2页]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昏厥过去。
  好在方正化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稳稳地将孙承宗扶住。
  朱由校见状,满脸关切地赶忙问道:“孙师傅,你这是怎么了?”
  孙承宗缓了缓,咳嗽了两声,略显尴尬地说道:“陛下,近日内阁事务繁杂,老臣一人恐是有些操劳过度了。”
  朱由校听闻,立刻对方正化说道:“方大伴,稍后你去取二十根辽东进贡来的人参,再拿些鹿茸,给孙师傅补补身子。”
  孙承宗赶忙跪地谢恩,而后强打起精神,将手中的信依次传递给其他几位大臣观看。
  一众大佬看完信后,无不目瞪口呆,神色各异。
  此时,朱由校伸手揉按着眉心,缓缓开口问道:“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接下来此事该如何处置?”
  然而,殿内一片寂静,竟无一人敢率先搭话。
  毕竟,江宁等人在山西的动作实在太大,魏忠贤更是在大同城外一口气斩杀了上千名贪官污吏,虽说这些人多为从犯,但那可是上千条人命啊。
  如此规模的案子,几乎仅次于大明开国时期的洪武四大案了。
  孙承宗见状,暗自咬了咬牙,他身为内阁首辅,于情于理,此时都必须站出来表明态度。
  孙承宗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山西弊病积重难返,绝非一朝一夕形成。
  此次江大人在山西展开全面清查,这对朝廷而言,无疑是一场重大考验。
  因此,我等必须做好周全准备,全力支持江大人彻查山西官场,将所有贪官污吏、通敌卖国之贼统统绳之以法,一网打尽。”
  听完孙承宗的这番话,朱由校缓缓点了点头。
  身为大明天子,他内心自然是极为支持江宁的。
  然而,他也不得不顾及朝中其他臣子的态度。
  毕竟,江宁此次山西之行可谓是大开杀戒,虽说实际动手基本都是魏忠贤,但江宁也是出了不少力。
  这时,朱由校转头看向吏部尚书杨鹤,开口问道:“杨爱卿,朕之前让你准备的候补官员,如今准备得怎么样了?”
  听到朱由校的询问,杨鹤当场脸色变得煞白,一脸为难地说道:“启禀陛下,老臣前些日子在吏部,将前些年尚未担任官职、或是暂时赋闲在家的进士档案,都仔细整理了一遍。
  从中倒是物色出了不少合适人选,本可前往山西,以补充当地官员的空缺。
  只是如今最为棘手的是,照江大人这般清查下去,整个山西官场恐怕会被一扫而空,吏部这边着实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可供安排了。”
  朱由校听完,眉头紧紧皱起,神色颇为不悦地问道:“杨爱卿,你可仔细清查过了?
  以往每年都有候补官员排不上任职机会,好些官职空缺着,一等就是好几年。
  如今怎会出现人手不够用的状况?”
  杨鹤赶忙解释道:“启禀陛下,自神宗万历皇帝在位时,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致使众多官员空缺长期未得填补,亦未进行正常的升迁调动。
  陛下登基之后,为填补万历时期遗留的官职空缺,已然耗费了不少候补官员。
  加之朝廷此前几次大规模的反贪肃清行动,又安排了许多人前去接任空缺职位。
  如此一来,如今吏部储备的候补官员,实在是所剩无几,几乎快要用光了。
  就拿眼下山西的情况来说,所需候补官员还差了一大截呢。”
  听到这番话,朱由校眉头皱得更紧了,大明朝竟面临缺人当官的局面,这着实是他未曾预料到的。
  杨鹤此时心中满是无奈与苦涩,有苦难言。他暗自腹诽:江大人啊!
  您和魏公公可真是走到哪儿,哪儿就不得安宁,总能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原本你们此次去山西,是要查办八大晋商以及那些通敌卖国的不法奸商,怎么好好的,最后竟演变成了清算整个山西官场呢?
  这么多空缺的官位,我又能从哪里给您变出这么多人来填补啊?
  这吏部尚书当得,实在是憋屈至极。
  自上任以来,起初都是那些想当官的人,挖空心思给他送银子,就盼着能谋个一官半职。
  可如今倒好,形势完全逆转,他杨鹤都快被逼得要给人掏银子,低声下气求着别人去当官了。
  这时,一旁的孙承宗见状,心中暗暗叹息一声,随即上前一步,恭敬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杨大人刚才所言不虚。
  往年那些尚未担任官职的进士,确实在填补山西官员空缺上有些捉襟见肘。
  不过,如今举人应该还有不少吧,刚好可以让他们先顶上,暂且把山西那边的缺口填上。”
  朱由校听完,顿时双眼一亮,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赶忙急切地开口询问杨鹤:“杨爱卿,吏部如今尚未担任官职的举人档案,你可曾清查过了?”
  杨鹤微微一愣,旋即赶忙回应道:“启禀陛下,老臣也清查过了。
  如今尚未担任官职的举人,数量确实不少。
  只是,自大明开国二百六十载以来,除了太祖、成祖两朝,在其他朝代,虽说举人也能入朝为官,但所任基本都是些微末小官。

第109章 爆银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