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住口!你一黄口小儿,知道什么!还不退下!”朱标双眼冒火,自己这儿子怎么敢随意插口?尤其还是这种事!这是想把天下学子得罪光啊!
      “你给咱住口!”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又看向朱雄英“大孙儿,不用怕,你继续说,咱也想听听。”
      眨了眨大眼睛,看着老爷子温和的双眼,咽了口唾沫“爷爷,我大明的秀才和举人都有免税和免徭役的名额。孙儿觉得,那些被取中的秀才和举人,甚至朝中的官员,肯定会有当地百姓前来献地。百姓获取免税的名额,又将产出交给那些人一部分用作好处。孙儿觉得此举不可提倡,现在看可能没什么,可百十年以后呢?”
      “那些士绅,官员,手中的田地越来越多,百姓手中无田可用,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将来,大明无钱养兵,无粮赈灾!社稷将会不稳。”
      “所以孙儿才想让爷爷颁布律法严禁民间投献,防范于未然。”
      四人都陷入了沉思,李善长对这里的门道再清楚不过了。可以说,朝廷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名下都有百姓的献地。就连他自己名下有多少地,他自己都不清楚了。反正不会少是真的,只是都由管家或者老家的亲戚在打理。
      茹太素穷,是因为他没有接受献投,但他对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了解。因为家乡很多人都来找他献过地,甚至还送钱给他,只为了徭役名额和少交赋税。
      朱标和朱元璋也都清楚里面的门道,可他们从没想过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出于治国需要,他们给了学子特权和优待,但却从未想过以后的后果。不可否认,朱雄英说的这种情况真的存在,而想要解决,就要趁现在!因为只有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才能有这种魄力和权力,毕竟干系太大,涉及的人太广了。换了后继之君来做,很可能会出大乱子。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都看懂了对方的想法,干!
      “两位爱卿啊,你们觉得呢?来,都说说,茹爱卿,你先说,毕竟这事是你提出来的。”朱元璋只字不提朱雄英,反正不管怎样,这帽子都要找人戴。怎么看,茹太素怎么合适,你瞧那头,是又圆又尖,大小正合适。
      茹太素此时意气风发,对于这帽子,他甘之如饴。做官,就要为君分忧,何况这事做成了,史书上怎么也会多留几笔色彩。他年龄不小了,早看透了,就算不成,唯死尔!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该做!只是不可操之过急,应一步一步来…”本还想说,看到旁边的李善长,他就不再说了,点到为止。
      朱元璋明白了,看来这茹太素和李善长尿不到一壶。今天他本来就找李善长有事,正好凑一起了,一件一件办吧!这两天真是事多啊,没一个让他清净的。
      “唔,爱卿所言极是。”
   &n

第45章 君臣对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