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章:飞跃黄河[1/2页]

汉灵昭烈 七郎不姓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磁州,此去有千里之遥。
      要去千里之外寻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还是兵荒马乱的岁月,更何况要寻之人还未必就在磁州。
      “武都头决定去磁州了?”回到客栈,亥言问道。
      “李校尉说的也对。”武松道,“这兵书若不交到有用的人手中,只怕会辜负了种老将军一片苦心。”
      “那你可知康王是何人?”
      “不是皇子吗?”
      “那你可知他是几皇子?”
      “皇帝老儿的儿子这么多,谁搞得清他是老几。”武松道,“只要他是皇子,能号集抗金的大军,管他作甚。”
      亥言一时无语,却心情复杂。
      难道真的要让武松见到康王赵?w吗?倘若两人相见,又会有何后果?
      亥言知道,为了让武松入世,子玄师兄已经开启了轮回之眼,自己和武松正处于一段历史的洪流之中。
      他无意,也无权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也不能强行改变武松的意愿。
      见亥言不说话,武松道:“怎么了,小和尚,你有何心事?”
      “噢,”亥言连忙道,“我是在想,此去磁州有上千里,少说也要六七日行程。况且眼下战火四起,那康王的行踪恐怕也未必明了。”
      “那你的意思呢?”武松问道。
      “我觉得,我二人可以一路向东,先到汴京看看究竟是何情况,一路之上也可继续打听康王的消息,到时再做定夺也不迟。”
      武松想了想,也觉得有理。“那就依你的。”
      东去之路果然已是战火连天。
      武松二人避开官道,专走山间小径,但一路之上也遇到了不少逃难的百姓,甚至还有被打散的宋兵。
      从难民和溃兵嘴里,武松二人倒是也听到了些消息,但却都说的不一样。
      有人说,金国大军已经开始围攻汴京,而有人却说,朝廷和金人一直在议和,金军只是围而不攻。
      至于各路勤王之师的消息,也是扑朔迷离,只听说河北一带确有宋军一直在抵抗,却不知是哪路人马。
      不过有一条消息却让武松心里一动。
      有好几个从黄河以北逃过的难民都在讲,在浚州一带的黄河渡口,有一支义军一直在袭扰金军,专挑粮草辎重下手。
      据难民所言,这支义军和平常禁军大有不同,他们不披甲,却善用刀剑,武功高强,来去如风,让金兵颇为头疼。
      武松心里暗想,这八成应是静觉大师那群江湖好汉了。
      这群江湖人士,亥言也听武松说起过。以他们几百人之众,想要挡住金国大军显然如螳臂挡车,但若以游击方式袭扰金军,倒也是得心应手。
      亥言道:“这群江湖好汉倒是颇有谋略,这种打法,正好扬长避短,不失为上策。”
      “他们之中,有少林高僧,青城派掌门,都是江湖中成名已久的人物。”武松道,“想来也不缺智谋之人。”
      说到此,武松不由想起了庐州城外一战。那是他入世以来,第一次面对数百之众,也是第一次有如此多人并肩作战。
      自然,他也想起了和群雄的汴京之约。
      亥言似乎又猜到了他的心思,“浚州距磁州只有三百余里,而且皆在汴京以北,倒是也顺路。”
      武松扭头看了亥言一眼,“小和尚,你莫非是会读心术?”
      亥言一笑,“哪有什么读心术,我只是知道武都头杀贼心切罢了。”
      “也好,我等先到汴京一探究竟,再转头一路北上,你看如何?”
      “听你的。”亥言点了点头。
      一路继续东行,越接近汴京,能遇到的百姓也越来越少。
      行至汴京二十里之外,沿路的村庄集镇皆已是人去房空,没有了半点人迹。
      活人倒是也能遇上,那就是金兵的巡逻哨探。
      对这送上门来的情报,武松自然不会放过。
      他果断出手擒下了一名金军的斥候,一问得知,金兵果然已把汴京团团围住,开始攻城了。
      武松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和亥言一路绕到了汴京城以北,但所到之处,皆是金兵的军帐,满山遍野,根本看不到头。
      汴京已是孤城一座。
      站在一座土丘之上,武松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汴京城,心绪难平。
      他纵有万夫莫敌之勇,一个人也无法驱散这十几万金国大军,解不了这孤城之围。
      “为今之计,只有北上了。”武松手按着戒刀的刀柄,拧眉竖目。
      欲拔刀杀贼,却无力回天。
      翻山越岭,对于如今的武松而言已非难事。
      自从亥言为他用了聚元复体之术之后,他不仅重生了断臂,而且驭风之力也日益精进。
      虽然他还是不会骑马,这兵荒马乱的,也找不到马车。但这一路飞奔,倒是比马车还快,不到三日,武松和亥言已来到浚州地界。
    &nbs

第70章:飞跃黄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