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4章:真假诏书[1/2页]

汉灵昭烈 七郎不姓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相州州衙内,康王赵?w正面临着一件棘手的事情--面对几乎同时到达两份诏书,他有点懵了。
      按常理,这两份诏书的真假不难分辨。
      前一份是一块黄绢上写了数行字,无款无印,只是事先封于蜡丸之中。
      而后一份,不仅是写在玉轴蜡笺纸上,而且中书省、门下省和宰相的签章,皇帝的玉玺印一应俱全,行文措词也工整考究,完全就是一道真得不是再真的圣旨。
      最关键的是,来传诏的是赵檀身边的贴身内侍王都知。
      王都知赵?w自然认识,这官家的字赵?w自然也认得。但问题是,赵?w把两封诏书看了好几遍,也都是官家亲笔。
      要是两封诏书说的一样也罢了,但要命的是,这黄绢诏书要自己立即起兵进卫京城,另一封却要自己放弃抵抗,回京复命。
      “送蜡丸之人现在何处?”赵?w问道。
      “来人将蜡丸交于末将就走了。”当值的一名都头回道。
      “来人是何模样?”
      “是一个孩童,约摸七八岁的模样......”
      “废物!下去吧。”
      赵?w又仔细端详了两封诏书,依然没有头绪。
      他索性一屁股坐了下来,抬头看了一圈四周的几位:两位兵马副帅汪伯彦、宗泽,相州通判赵不封。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内侍王都知身上。“王都知,这圣旨可是圣上亲手交于你的?”赵?w突然问道。
      赵?w这一问,把王都知吓得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小的有几个脑袋,敢假传圣旨,欺瞒大王!”
      “王都知莫惊,本王只是问问清楚。你且起来回话。”
      正堂之内,一时陷入沉默。
      “大王,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否?”宗泽终于忍不住了。
      “宗大人请讲。”赵?w也知道,这难题终究躲不过,不妨听听几位大人怎么说。
      “敢问大王,这两封诏可确定都是官家的御笔亲书?”
      “这是自然,本王岂能不认识官家的笔迹。”
      “那下官以为,这两封诏书都是真的。”宗泽道,“只不过字都是真的,但只有一封才是官家的本意。”
      “哦。宗大人以为哪封才官家本意?”
      “大王莫急。”宗泽说着扭头转向了王都知,“王都知,我来问你,这诏书送出京城前金人可曾看过?”
      “这......”王都知颤颤微微道,“汴京外城已破,这诏书金人自然是看过,不然我如何出得了汴京?”
      “大王。”宗泽转回身来,向赵?w拱手道:“如此便明了了,王都知所传之诏是假,那黄绢诏书才是真。”
      “宗大人何出此言?”赵?w问道。
      “大王,官家既然知道此诏要让金人过目,又岂能说出真话?此诏只不过是为瞒住金人耳目而已,那蜡丸所封之诏才是官家真实想法。此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宗大人所言极是。”一旁的赵不封也上前说道,“如今汴京内城尚在,金贼虽战据外城,却一时难再进击,故而假圣旨之名,以此既能废我勤王之师,亦能骗得大王自投罗网,此诏绝不可信啊!”
      见赵?w依然在犹豫,赵不封接着道:“此诏虽亦是官家亲笔,还有各省同属,这恰恰说明是官家欲盖弥彰的无奈之举。”
      “何以见得?”赵?w问道。
      “大王久居宫城,皇诏当不陌生。难道就不觉得这封诏书有些古怪吗?”赵不封接着道。
      “何处古怪?”
      “既然诏书上已有中书省签章,执笔草诏的就当是中书舍人,又如何会是官家御笔亲书呢?”
      赵不封此言也让赵?w心里格登一下。是呀,这么大个破绽自己怎么没能看出来呢?这官家亲笔写的诏书其实少之又少,而如此正式的圣旨更是从未见过官家自己执笔的。
      “可见,此诏乃官家亲笔不假,但下官以为,官家正是言不由心,才故意露出破绽,以瞒过金人,却又能提醒大王。”赵不封接着道。
      赵?w又仔细地看了看那道玉轴蜡笺黄纸的诏书,上面写着:朕绍膺骏命:五运更始,三正迭代。朕受禅而继大统,历时载余,然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拥惟德......
      如

第94章:真假诏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