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昌的硝烟还未散去,起义军的旗帜就已经插上汉口和汉阳的城头上。
      武汉三镇的光复,在遥遥欲坠的大清王朝的伤口,撒了一把盐。
      清廷震怒之下,紧急下令撤销了湖北总督瑞澄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事务;停止直隶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
      但诚如杨鹤汀等人猜测的那样,北方诸镇的兵马并未像清廷希望的那样,立刻南下,直扑湖北。而是,在等待他们真正统帅的到位。
      袁世凯,世人皆知的当代曹操。
      成为了病急乱投医的清廷眼中唯一的救命稻草,殊不知,这棵稻草,未来也终将成功压垮满清王朝长达数百年的统治。
      宣统三年十月十四日,清政府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但袁世凯却用诸多借口,拖延进军速度,以此要挟清廷,给予更多权力和资源。
      十月二十二日,长沙新军起义,宣布湖南独立并成立湖南军政府。同时,山西革命党人攻入西安。
      十月二十三日,南昌、九江光复,宣告江西独立。
      十月二十九日,山西独立,阎锡山任军政府都督。
      十月三十日,蔡锷等人率领起义军控制昆明,宣告云南独立。
      迫于重压,清廷无奈之下只得召回此前统军南下的陆军大臣荫昌,转而委任袁世凯为讨逆钦差大臣,总揽军权。
      袁世凯得到了他一直希冀的赐良机,北方诸镇的士卒,等到了他们真正的主人。
      但是对于武汉三镇的革命党人来,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即使同盟会黄兴、宋教仁千里驰援,也难以挡住袁世凯麾下的精兵强将,一步一步踏入汉口,直逼武昌。
      而袁世凯,也在进占汉口的当,达到了他在满清帝国内可以达到的最高峰。
      这一,清廷解散了皇族内阁,任命汉人袁世凯担任总理内阁大臣,这就意味着,清廷,已经彻底将自己的权柄,交托给了一个外人。
      这是曾经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未曾企及的高度。
      但,袁世凯却似乎并不着急扑灭这来势汹汹的革命热潮,而是授意进驻汉口的冯国璋,“慢慢来”。
      因为他似乎尚未满足,而是瞄准了另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
      整个十一月,对于杨翠英来,都是无尽的煎熬。
      来自武昌前线的战报,通过报纸和道听途在各地流传的沸沸扬扬。仅武昌城破,死者无数这类的假消息,都已经让她泪崩过许多次了。
      夏老三,至今依旧没有消息。
      而冯国璋部在武汉三镇频频告捷的新闻,却也是几乎见诸报章。
      十一月底,清军占领汉阳,革命党困守武昌的消息,传到了赊旗镇。
      杨翠英,再也受不了,她抓狂了一般央求着夏老二和夏老四,乞求他们返回武昌城,把夏老三带回来。
      但谁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
      张堂文看着已经近乎崩溃的杨翠英,轻声安抚道:“翠英...稍安勿

章25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