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刘远蹲在大树后面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看对面的山坡张鼓峰是一座高约150米的小山包。苏军在山顶和山坡上都修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和战壕。在山上苏军大概部署了不到800人,在张鼓峰的后方哈桑湖附近设有军营算上另一侧的沙草峰,附近的苏军拥有4000人以上至少是两个团级的规模。昨天他带领着自己的加藤中队来到了防川村一带,他们这一身有别于其他部队的装扮,着实引人注目。此时的战争气氛就非常紧张了,他的部队本来就是从各个基层部队抽调的,一个个身高码马大全中队最矮的居然就是刘远这个中队长。此时传来上级命令:加藤中队作为全军前导左边是青浦大队右边是吉谷大队是先锋中的先锋。进攻张鼓峰的第一批四个中队,都由加藤鹰指挥,天明以前必须拿下张鼓峰高地。
接到命令后刘远召集了,另外三个中队长一起过来讨论作战方案。其实方案很简单因为是夜袭,以偷袭为主暂时抛下不便行动的重武器。其中三个中队的重机枪和火炮在外围进行必要的支援,全体人员上刺刀潜伏接近道苏军70~50米的距离。以加藤中队的攻击为号令,全体使用所有的掷弹筒进行三轮连射,三发连射后立刻全体冲锋。若是抵近之前被苏军其发现,就发射绿色信号弹后方的重火力掩护,部队按部就班进行强攻。其他人对加刘远的计划很是信服各自回去部署了。
9月9日夜11:30,等待已久的日军士兵们接到了准备出发的命令。“上刺刀!”只见加藤中队的士兵挑开步枪护木上的卡锁,轻轻一甩“咔哒”一声刺刀稳稳的卡在了枪管前端。这一手把旁边的日军部队都看呆了,太帅了!枪刺是乌黑的不反光。刘远也端着一支长城步枪,跟随士兵们悄悄的向张古峰高地潜行而去。
仔细观察了一番,见苏军毫无准备,按照之前的预案,继续前行至约40米的时候。做出准备用力的一挥手掷出一枚手雷,随即他身后的士兵一起用力的投掷手雷。靠后一些的掷弹筒,也向山顶阵地进行了覆盖式射击。在一阵阵爆炸声中所有的日军士兵发起了冲锋,区区40米的距离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十秒钟都可以冲过去。更何况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苏军士兵被一下子打懵了,那些被炸的晕头转向苏军刚刚起身有一些还没拿起武器。日军部队就已经冲上来了发起了近距离的白刃战,顿时死伤惨重,第一线的阵地几乎是瞬间易手。各部队的机枪手已经准备进行掩护射击,其他人继续向上冲锋。十八分钟,仅仅用了十八分钟!第一批突袭的四个中队,就已经攻入山顶阵地。一番战斗之后毫无悬念的将苏军杀了出去,苏军在此部署的近800人回去的不足两百人。
夜袭的几支先锋部队,立刻接管苏军的工事。进行修缮,并通知后续部队上前接应。张谷峰战场双方兵力相当,日军以不足百人的伤亡击败苏军驻防的部队。不足两百人逃跑;一百多人被俘虏,其余的四百多人全被击毙。第十九师团以一个联队的兵力夜袭沙草峰、张鼓峰,加以占领。特别是张鼓峰日军的攻势之迅猛,师团长尾高龟藏都没有想到,如此之快的拿下了阵地,而且战果辉煌!
这个时候刘远正在张鼓峰东北侧方向,坦克的上山路径侦查可以布雷的地点。当然他没打算这么早使用磁吸雷,指挥手下人在指定的地点埋好九二式步兵地雷。说起日军的地雷你就挺有意思的其实日本陆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雷整个二战结束也只有三款。
九二式步兵雷,这种地雷是仿制德国smi35型。几乎是完全照搬,但是生产工艺不过关威力和效用差了很多。(本人杜撰的,其实鬼子只是从德国少量进口了一批,以后的故事用得上就编了一个。)
九三式反战车地雷,这种地雷主要用于炸坦克,日军步兵也经常把这种地雷绑在长杆上,用于攻击敌人坦克的履带或车底。(太平洋战场上鬼子用的刺雷就是以这款改装出来的。)
十三式水陆两用
第89章 恐怖的战争光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