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节 深层的意义[1/2页]

深层心理学 莲花九天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根据一些接触和探索,对于一些心理现象,我偶有一个困惑。
      那就是:有部分心理问题者,动辙就绝望地认为心理问题无法根除、伴其终生、不断复发。
      但他们对心理问题成因的理解,却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竟不肯“牺牲”相比于一生十分短暂的一年半载的时间来探索心理,寄希望于他人很快给出一个十分简单、表面、通俗到常识化的解释,而没有繁琐的分析过程,和对自己经历的追溯。
      而这种常识化的解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众化的、他们从小就了解过。
      所以,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发表一下对心理学的看法,以阐述深层心理的意义所在。
      非得极尽深入地分析,才能与莫名而来的无尽绝望对等;并?除绝望;也非得探索一些不为人知的独特隐因,才能摆脱根深蒂固地不良大众化共识。
      大众化有个特点:当大众的信念是正能量的、积极的。那么在大众中的某个个体就是积极乐观的;当大众的信念是消极的,个体也无法摆脱消极。比如说:XX病。大众的共识就是——几乎等同无望。绝大多数个体都无法摆脱这种悲观。
      于是我可以这样说:“我不敢妄称自己的理论有多正确;但我誓死保证是够独特的。”
      以往,有的心理咨询倾向于说教或积极的建议。
      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的情感流露,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满足压制已成潜意识,连指导者本人也难以感知;更别说来访者。
      就像弗洛伊德曾说过:“被压抑的往往是满足的.“
      意思是说:人们对于一种毫无疑义的事或者无条件的快乐,往往容易真正遗忘.而继续追求未知的东西.
      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回忆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时,总是无法想起,因为完全满足而被成功压抑住了.(成功的压抑与压抑概念完全不同,真正遗忘和遗忘也不相同,一般的遗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而对那些有条件的快乐,则会记忆犹新;比如说因奖励获得的快乐.
      比方有人说:“地球是圆的.“
      但一部分人偏偏爱说:“地球不是圆的.“
      如果你刻意强调“地球是圆的“这种毫无疑义和无条件事实.
      人们反而在记忆中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言语,所以说出与之相反的无意之词.
      所以,一味的听从积极地教化和模仿健康者的言行,并非看起来那么合理。
      因为你吸收的,可能只是他人“词不达意”地情感流露。
      所以,深层地意义在于挖掘那部分深藏地有价值的潜意识。
      这个很难用说教和模仿获得,只能是来访者本人的遥远记忆。
      ……
      以抑郁和强迫为例。
      抑郁和强迫已成为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心理病症。患者经常生活在莫名其妙的绝望空虚与怪诞思维中,不可自拔。
      抑郁和强迫都有各自显著的特点。
      抑郁发作的时候,人几乎完全丧失了抵抗力,仿佛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强迫发作的时候,对抗特别强烈,但越是对抗越是强迫。
      和抑郁强迫症相类似的负面情绪,就是普通人共有的忧伤、自卑、焦虑、压抑、恐惧、自责、矛盾、疑沮……
      这些正常的负面情绪和抑郁强迫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量的不同。
      就像弗洛伊德说的:“我不认为心理疾患者会自行创造一些离奇的思维,只不过是对正常人所拥有的负面情绪的变形和放大.“
      所以,当人们看到一些所谓的大师遇到挫败时的反应和修为也不过如此,也不必困惑和轻视;这恰恰说明了:到最后,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也许从来没有低人一等;不必永远依赖于某人;回归自我与自主。
      针对这些症状,各种心理书籍层出不穷。诸如:接纳自我、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放下完美、放下我执、行为改变性格……
      书中不乏鼓励与乐观积极的态度、行动建议,转移注意的办法,但是鲜有对病因的深层分析。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人们对待心理疾病的康复与治疗,总是习惯于一种美好的愿望;而非面对疾病本身。
      而这种美好愿望怡怡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一部分。
      即便有分析,也大多是从社会交际、经济、文化、教育……大的方向着手。
      或者是患者的错误认知。
      在我看来,心理问题既然已成病,就不能单纯依靠简单和表层的安慰和鼓励来解决。
      也不能单纯强调大的环境对心理病症的形成作用,而忽视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机制;以及偶然的、刺激本能的事件。
      环境固然重要,但你不明白环境的深层象征意义(比如黑暗封闭环境与子宫的关联),只能流于表面不断换环境,而且未必能真正释怀。
      患者的认知也很难用意识层面的说教去改变,毕竟道理是随处可见的。
      行为固然重要,以积极行动的结果,获得奖励来刺激患者的良性条件反射,也是合理的。
      所以行为主义提倡强化行为。想以不断重复的强化反射,来彻底改变患者的病态行为。
      但是,这种强化的效果如何?

第一节 深层的意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