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陈谦和司马熙雯、柳绮、小谯儿、陈顾、陈观,一起吃了早饭。
出了刺史府邸,直奔谯郡府衙而去。
来到府衙后,文武官员已经等候在大堂上。
大家已经知道了刘牢之被贬为普通军兵,去了广陵,正议论纷纷。
见陈谦进来,停下了话语,看着他双眼赤红,面色不善,一起低下了头。
陈谦大步流星走到座榻前站定,众人一起躬身施礼道:“参见太尉!”
陈谦双手下压,朗声道:“诸位请坐!”
大家一起坐下,抬头看向陈谦。
陈谦平铺直叙,开门见山道:“我意欲收复泰山、琅琊二郡,昨日已与威远将军、宁朔将军和江护军商讨,?县骑兵明日即开拔下邳,我主力大军后日出发。”
此话一出,大堂上像煮开了水的锅一般,沸腾了起来。
陈谦勾起食指关节,敲击了几下桌案,大堂上静了下来。
“桓伊!”
“末将在!”轻车将军桓伊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
陈谦下令道:“你回城父点齐三万步兵,于后日出发,加速前进,于四月二十一日前到达下邳城北,沿黄河南岸扎下大营。”
“末将遵命!”
“朱序!”
“末将在!”鹰扬将军朱序从座榻中站起,躬身施礼道。
“你率领父阳本部人马三万,备好攻城器械,于四月二十五日前到达下邳城西北扎营。”
“末将遵命!”朱序黝黑的脸庞上难掩兴奋之色,朗声答道。
“褚歆、梁山伯!”
“卑职在!”
兖州别驾褚歆和已经晋升为兖州参军的梁山伯一起起身答道。
“你二人点兵两万,随我中军参赞军务。”
“卑职遵命!”二人齐声道。
陈谦又看了看文官之首的兖州主簿王荟和武将之首的建武将军刘遁,吩咐道:“敬文、刘将军,你二人留守谯郡,加强防御,增派值守军兵,日夜不辍,不可懈怠。”
二人在座榻中,一起躬身领命。
陈谦从座榻中站起,慷慨激昂,大声道:“陛下嘱托,犹在耳畔,收复失地,志在必得!这次我举兖州大军十万北伐,加上徐州兵马六万,一劳永逸解决徐州之北及山东诸郡之敌。”顿了顿,陈谦不无动情地继续道:“鲜卑白虏六年前围攻我谯郡十八日之久,致使谯郡及周边郡县军民死伤数万,我从未忘记此仇。”
话锋一转,他剑眉倒竖,细目圆睁,拔高声调道:“血债还需血来偿,望诸位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上报君恩,下安黎庶,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众人大都参加过当年谯郡保卫战,早都盼着有这么一天的到来。
不需动员,群情激昂。
于是齐齐站起,大声喊道:“誓杀鲜卑白虏,为死难将士报仇!”
十日后,太和元年的四月二十五日。
随着朱序的父阳攻城部队三万抵达下邳城西北。
至此,各路大军集结完毕。
一时间,下邳城外大军云集,不仅家家户户都住进军兵,黄河岸边更是帐幕罗列,战马成群。
一到晚上,鼓角互起,马嘶不断。
许多百姓平生未见过这么多兵马,都暗暗咂舌。
城内大街上到处穿梭着飞马奔驰的传令兵、斥候、官员、亲兵护卫……
城门盘查比往日增加了一个等级,南来北往的商贾、旅客,一律不得进出。
下邳城的上空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新上任的徐州刺史柏杰是黄昏时分来到下邳的。
在陈谦的一再坚持下,朝廷做了让步,由谢安出任尚书仆射,柏杰来了徐州。
因刺史之职为四品,属于降职使用,司马奕给柏杰加了散骑常侍,这样就平级了。
夹杂在几名幕僚和十几名亲兵护卫中,身穿三品文官红袍的柏杰进了城,直奔刺史府衙。
只见刺史府衙外甲士林立,分列两旁,弓上弦,刀出鞘,明盔亮甲,威武肃静。
有陈谦亲兵认得柏杰,忙上前躬身施礼道:“参见尚书仆射,太尉正在等您,快请进。”
陈谦正带领众文武官员,站在地图前,用长竹竿不停地指点着进攻路线和驻扎地点。
见柏杰进来,大喜过望,将手中竹竿扔给了身后亲兵,快步走上前,拉着柏杰的手来到大堂上。
吩咐亲兵在他的主座榻旁设座坐下。
笑着招呼众文武官员道:“大家快来拜见你们的新任刺史大人!”
大家纷纷过来躬身施礼道:“参见刺史大人!”
柏杰摆手笑道:“诸公请起,我奉诏领徐州刺史,一切还仰仗诸公鼎立协助啊。”
众人忙躬身道:“卑职等定竭尽全力辅佐刺史大人。”
“好了,大家请坐吧。”陈谦挥手笑道:“你们徐州现在可风光了,我大晋宰辅亲自任刺史,哈哈哈。”
又转身问柏杰:“世海兄,陛下和琅琊王可有何示下,给他们讲讲。”
柏杰清瘦的面容肃然起来,他坐直身子,环视众人。
多年的朝廷高官生涯,令他养成了服饰整洁和儒雅风范,虽然数日鞍马劳顿,但依然给人一尘不染,气度雍容之感。
他手捋短髯,语速轻缓,但鸦雀无声的大堂上清晰可闻。
“五日前陛辞时,陛下和琅琊王一起召见了我,他们对此次太尉北伐寄予厚望,并表示举全国之力配合,务必以大胜来振奋国人之心,壮国人之志,陛下亲谕,”说着,柏杰双手向空中虚拱了一下,接着道:“若大军北伐成功,将不吝封赏,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身先士卒;执馘(guo耳朵的意思)献俘,凯旋饮至,不负我大晋子民!”
一段振奋人心的开场白,令众人无不欢欣鼓舞,摩拳擦掌。
顿了顿,柏杰声音变得有些狠厉,接着道:“在下也曾在徐、兖二州任职,
第16章 徐州终于有了刺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