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县城里的十二月桃符市也开始了。
集贸市场里,各种桃符年货,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年味满满。
趁着这个集市,沈青黛带着张廷安前去置办年货。
先是买了些点心和糖果:加味红酥、甜雪、曼陀样夹饼、风消饼、姜糖、冬瓜糖、灶糖、麦芽糖;然后又去布庄给店里的每个人一人买了一件厚实的新衣。
吃的穿的都买了,接下来就是买贴在门上的桃符。
这里的桃符其实就是现代的春联。但和现代那种印刷的春联不一样,这里的桃符都是由当地那些有学识的人写的,每个人的祝福语和字迹都各不相同,挑选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回到铺子里,沈青黛把刚买的新衣拿出来分发给众人,“马上就要过年了,给你们一人买了一件新衣服。”
麻黄色的成衣最便宜,但也最难看,沈青黛没要,特意多加了三十文买了这靛蓝色的,想着店里的两个哥儿应该会喜欢。
果不其然,杨奕川和沈禄收到新衣后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转眼就到了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就是“祭灶日”。
晚饭之后,黄昏入夜之前,铺子里的所有人一起在厨房给灶神送行。
沈青黛在灶神神位前摆好供桌,将准备好的点心、灶糖、瓜果、饭菜等供奉上,接着给灶神上三柱香,其他人跟着作揖。
然后将由竹篾扎成的纸马和新鲜草料一起放入火盆中烧掉——这是给灶神送灶马和马料。
最后众人一起给灶神叩头,感谢今年灶神的庇佑,请来年给店铺中带来更多的好运。
供奉结束后,将灶神的旧画像取下,放进火盆中焚烧,谓之送灶。
然后是第二天,十二月二十四日,“扫尘日”。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拆洗被褥、窗帘,拂去房屋内的蛛网灰尘。
迎春楼也不例外。
沈禄请假回家打扫,沈青黛没开门做生意,而是带着剩下的几个人一起把迎春楼里里外外打扫了个干净。
到了年二十九,店铺里开始“贴年红”,也就是桃符、年画和窗花。
本来先女皇陛下的三个月丧期还未过是不允许贴红色的,但现任女皇陛下特赦,过年期间可以贴红色,年过后再恢复。
除夕那天的黎明,按照习俗要打灰堆。
沈青黛把铜钱串在竹竿末端,围着灰堆转几圈,然后将铜钱投打在灰堆上,有“视金钱为粪土”之意,来年可如愿以偿。
中午,沈青黛带着夫郎和儿子回了沈家村,把沈母接来了镇上。
晚上,所有人一起在街上看了敬鬼神的舞蹈,然后回去准备年夜饭。
第一道菜是鸡汤,年夜饭有鸡代表着新年的智慧;第二道菜是红烧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第三道菜是香菇炒青菜,青菜代表着新年发财;第四道菜是凉拌腐竹,腐竹代表着新年富足;第五道菜是蒜台炒腊肠,腊肠代表着长长久久。
最后一道菜是饺子。按照习俗,
第48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