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道道旨意不断发出,朱元璋也下令停止了闻风奏事。
既然事情已经差不多快要搞清楚了,那么这个大杀器也就没有必要再一直维持下去了。
毕竟,闻风奏事虽然很好用,但也是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
要是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朝堂上只怕真的会乱了套,反而会引发大面积的混乱,影响朝政。
在停止了闻风奏事以后,朱元璋又命令大理寺和刑部联合会审,尽快将一些被冤枉的、无辜被牵累的大臣们,统统都给放出来。
朱元璋心里很明白,在开启闻风奏事的情况下,必然有许多人是含冤入狱的,其中冤假错案不在少数。
既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这些人自然也就可以放出来了。
这就是开启闻风奏事的坏处。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太在意,他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下了偌大江山的开国帝王,这点小事,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天底下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若是这些人抱有怨气,那就换其他人好了。
过了几日,朱元璋便令人召集几位朝堂重臣进宫,商议政事。
明朝不设丞相一职,所有朝堂政事,主要由内阁几位辅臣,再加上六部尚书合议,最后再报至朱元璋处裁定。
几位朝中大臣被前些时日的闻风奏事搞得心神不定,虽说现在已经停了下来,但他们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正好赶上朱元璋召见,各人肚里都怀着心思,准备探一探朱元璋的口风。
“诸位爱卿,今天找你们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了众人,他脸上没什么表情,淡淡的说道:“这第一件事呢,就是驿站改革。”
驿站改革?
大臣们闻言有些摸不着头脑,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好好的驿站为何要去改革?
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兵部尚书朗声问道:“请问陛下,您所说的这驿站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兵部掌驿传、厩牧之事,驿站是他的管辖范围,如今朱元璋突然说要进行改革,他不禁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大明驿站分明运行得好好的,改革它干嘛?
于是朱元璋便将朱桂的办法给说了出来,“驿站乃是大明财政收入的重要支出,数额十分巨大,如此下去,恐怕会对朝廷财政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和拖累。”
“朕思来想去,决定要对驿站进行改革。”
“将驿站一分为二,设立官驿和民驿,官民一体。”
“官驿仍旧按照此前驿站制度,严格执行。民驿则是专为百姓及商贾所设,可以邮寄信件、运送货物。”
众人听了都是一怔。
陛下这是准备让驿站承担运送货物之责?这合适么?
朱元璋随后便将朱桂所说的那些办法,一五一十的给说了出来,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这两件事,此时对驿站改革之事的认识,也是颇为赞同。
“朝廷可以发行邮票,方便百姓寄信,商人们则可以凭借驿站的安全性,付出一定的成本,妥善运送货物。”
“如此一来,驿站非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开源节流,为朝廷省去一大笔财政支出。”
听完朱元璋这番话后,几位大臣顿时便在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的确,假如驿站按照这个方法来进行改革的话,还真是能够做到开源节流,好处相当明显,这一进一出,朝廷可是省下了不少钱财。
“陛下,官驿和民驿同在一起的话,那朝廷公文传递是否会有消息泄露之虞?”
吏部尚书有些担忧的问道。
“不会。”朱元璋解释道:“虽然要进行改革,但并不需要重新建立驿站,只需要对现有的驿站进行大致的改造而已,将官驿与民驿区分开来。”
第四十七章 议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