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追随朱标而来的几位文臣,皆为东宫辅臣,位列詹事府中。
为首之人乃是詹事府左春坊学士,官居五品,他一发话,其余几人立刻随声附和。
“学士所言极有道理。”
詹事府左司直郎大声说道,“这大同学府,绝不可设!”
他看向几位同僚,脸色涨得通红。
“诸位,你们想想,这天底下,哪有学府不教四书五经,反而要去教什么种田植树、算术商贸之道理?”
“这根本就是在本末倒置,动摇我儒家根基!”
此言一出,几位文臣纷纷皱起了眉头。
“我听说这大同学府也是教四书五经的,只是兼开了其余几门课程而已……”
詹事府右司谏回想了一下自己所打听的消息,低声说了出来。
“那也不行!”
左司直郎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这成何体统?”
“大明以儒学为尊,以文治国,既然代王属意开设学府,那就应当只授四书五经,为大明培养栋梁之才!”
“岂能三心二意,学这些无用之事!”
在儒家文臣眼中,什么农学、算学、商贸等等,全是“奇淫技巧之学”、“误国殃民”之策,只有四书五经这些儒家圣贤之言,才是正理。
当他们得知朱桂准备开设一所这样的学府时,心中皆是又惊又怒。
大明建朝二十余年,儒学早已走出低谷,掌握了士林之间的话语权,更是试图在朝堂上建立起儒学的超然地位。
正当这些文臣志得意满之时,他们却猛然发现在这大同府,居然有人想要设立一所教授杂学的学府!
没错,在儒家文臣眼中,除了儒学以外,其他皆为杂学,乃是不入流的学说,上不了台面。
这个消息,让文臣们心中很是愤怒。
你朱桂好歹也是个受过正经儒家教育的皇子,是朝廷赐封的代王,为什么不尊儒学,却反过来要搞什么杂学?
这简直就是一种背叛!
詹事府学士沉吟着说道:“此言不无道理,代王怎可如此行事?”
“须知我大明科举取士,向来皆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取的便是那治国之策!”
“区区杂学,有何用处?”
几名文臣互相对视了一眼,“学士,如今太子似乎并不欲出面,不知我等该如何处置此事?”
在他们看来,太子对于朱桂,有些过于容忍了,这种事,太子就应该果断出手制止才是。
詹事府学士淡淡的说道:“我等身为东宫辅臣,理应为太子分忧。”
“先去寻太子申明此事,若是太子仍然不愿出面,那我等便一起上书弹劾代王,让陛下来做定夺。”
他轻轻挥了挥衣袖,“代王不过只是一名藩王而已,此等行径,早已失了藩王本分,必须受到责罚!”
……
朱标看着他眼前这几位文臣,不由得感到一阵头疼。
那日他与朱桂谈过以后,便几乎已经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在朱标看来,尽管朱桂开设学府、增加课程这些举动似乎有些不大妥当,但如果能够像朱桂所说的那样,教授孩子们一技之长,倒也没什么不好的。
大明虽说重农抑商、以文治国,但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其实很难,能够多一些用于谋生的手段也是极好的。
就像朱桂说的,即使这些孩子将来考不上功名又如何?至少他们已经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将来也不会饿死。
所以朱标也就没再去管这件事了。
可他却没想到,东宫的这些文臣们不干了。
“郑学士,似乎并不需要如此吧?”
朱标听着詹事府学士侃侃而谈,口舌如刀,将杂学贬得一文不值,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儒学固然对于治国安家大有裨益,但杂学也可助百姓谋生……”
“太
第五十五章 弹劾代王朱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