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淳风的话。
朱元璋也乐了。
“意思说。”
“咱还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理工科。”
“并且第一个重视数学发展的皇上了?”
没想到李淳风帮他意外蹭到了这前无古人、利国利民的开创之举。
此时。
朱元璋的心里,当然有些小爽。
可也就在这时。
为了打破世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
为了打破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
为了进一步鼓励更多的人投入理工科的道路。
李淳风决定了。
趁着现在朱元璋心情好。
打算挑战一下朱元璋最反感的事情之一。
“不过……”
“大哥。”
“这次,恳请你为这第一批理工科进士大张旗鼓一次。”
“派出专人,送去你你亲手题写的金字牌匾。”
“并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声势浩大的,将他们儿子高中理科进士的消息传回他们的家乡!”
对此。
朱元璋当然一下就明白了李淳风的用意。
不就是要给这第一批理工科进士拉满牌面,光宗耀祖。
让他们比那些文科进士都风光百倍。
从而,让更多的人投入理工科的行业嘛。
不过。
作为太子的朱标就在他身旁。
此时。
朱元璋突然想考一考朱标。
所以。
朱元璋看向了朱标。
“标儿。”
“你觉得,你李叔想这么做,是为何啊?”
朱标当然很聪明。
“父皇。”
“儿臣以为。”
“虽然当今手工业、商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大部分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层面上。”
“总觉得入朝当官,那才是一生最大,最光宗耀祖的追求。”
“但如今。”
“我大明朝不仅首次开办理工科。”
“更是派专人,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的将这消息传回他们远在千里的家乡。”
“这样。”
“天下百姓,必然会知道如今朝廷对理工科人才的重视。”
“从而。”
“一步一步扭转这‘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
“从而让更多人,也投入这理工科之中。”
听到朱标的话。
朱元璋和李淳风都欣慰了点了点头。
不过。
朱元璋又多问了一下:
“那标儿。”
“你为何觉得这‘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陈旧,不符合如今的大明了?”
对此。
朱标依旧侃侃而谈。
“父皇。”
“士农工商。”
“之所以士排在第一。”
“那就是千年之前,大部分百姓民智未开。”
“往往一两个有学识的士大夫的决策与改革,那就可以让一整个国家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这才会被一直列在首位。”
“而农民,之所以被列为第二位。”
“那就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古时候地广人稀,粮食产量低下。”
“那吃饱饭,就是天。”
“那没有充足的粮食,连仗都打不了。”
“所以,耕种粮食的农民,当然会紧紧排在士大夫之后。”
“但如今。”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
“各种各样先进的工具,尤其是各种各样先进的武器。”
“那甚至能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而大量剩余的生产物资。”
“也需要大量的商业行为去消化和合理配置,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和扩大生产。”
“所以。”
“儿臣觉得,这近千年前的‘士农工商,早已经不符合如今大明所面临的局面。”
听完朱标的话。
朱元璋当然很开心。
又继续问道:
“那标儿,现在,你觉得要如何划分啊?”
而朱标。
则再次给出了让朱元璋最满意的答案。
“儿臣认为。”
“不应再划分高低贵贱。”
“既然人人都是我大明朝的子民。”
“各行各业,那都关乎我大明朝兴衰存亡。”
“那就不应该再分什么士农工商,再分什么高低贵贱。”
“而是各行各业都人人平等。”
“都能够凭自己对大明朝的贡献和功劳,来获得自己应有的身份和地位。”
听到朱标的见解。
朱元璋的脸,那都直接笑出了花。
甚至。
自豪无比的
第101章 惟有读书高?士农工商齐头并进它不香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