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路璐带孩子回老路家,路上正好遇到了张夷的儿媳妇。
张夷的儿媳妇乐呵呵地说:“两个老人好像过得不错呢,我看我婆婆一脸的幸福。”
路璐呵呵一笑,“那就好,我爸也挺高兴,我悄悄问过他了,挺满意的。”
“真挺好的。对了,你老公公有伴了吗?”
“还没呢。”
“哦,哎,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我叫姑姑的,也没有老伴儿了,今年六十了,会做饭,也挺爱干净的,你回头问问你公公,给他当个保姆肯定没问题。”
“哦,行吧。我公公最近出门了,等他回来吧。”路璐说。
“出门了呀?出去散散心也好。主要是太孤独了,找个伴儿就不一样了,你看我婆婆跟你爸,现在不是很好吗?我婆婆那心情像新娘子一样,可好了。”张夷儿媳妇笑说。
“嗯,回头我问问我公公吧,他也总得有个人。”路璐说。
“那可不是,得有个伴儿,没伴可不行。人都是群居动物,得过集体生活才行,一个人会孤独出病来的。”
“行,你先再给打听打听细节,等我公公回来我问问。”
“好啊。”
“你多费心了。”路璐客气道。
“瞧你说的,都是为了老人好。应该的。”
在三叔一家的热情招待下,老徐每天基本上都是大鱼大肉加大酒,顿顿丰盛至极。
这样吃喝了一个星期,老徐觉得自己真有点儿吃不消了,自己这吃惯了素的身子骨在迅猛的油腻攻击下快撑不住了。
后来几天,每次吃饭前老徐都会嘱咐三叔“素点儿素点儿。”可端上桌的依旧是肉多菜少。
咱中华民族的老传统就是待客时必须酒肉伺候,否则就是招呼不周。
老徐这个人面子薄,后来也就不好意思再提意见,其实也算不上意见。端上什么来各样少吃点儿就是了。
住在三叔家这些天,徐海每天陪在身边,徐洋徐江基本上两天一个电话。老徐在外边玩着,还有孝顺的儿子们惦记着,心里高兴。
特别是大孙子还给爷爷来电话,这不仅让老徐心里美滋滋的,也让徐海觉得很有面子,儿子到底大了,懂事了,知道主动给爷爷来电话了。
老徐接完孙子的电话便夸奖:“长大了,真是长大了,这乖孙,知道给爷爷来电话,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徐海听了这话,比自己受到表扬还开心。
这几天,徐海看老爸情绪不错,也就放心了,可回去呢?不知道老爸还能不能保持现在这样的状态和心态。不管怎么样,只要老爸开心就好,老爸需要自己做什么自己就去办,只要这事能让老爸开心,徐海什么都愿意做。
晚饭过后,三叔和徐海陪着老徐到海边散步。
腥咸的海风缓缓拂过脸颊,空中时不时掠过海鸥的影子。
“老三,这些天麻烦你了。”老徐开口。
“大哥这是说的哪儿的话。怎么能叫麻烦呢,你来我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我巴不得你不走呢,就在这儿,天天陪着我。”三叔说。
老徐欣慰地笑笑,“我想明天就回去了。在你这儿也住的时间也不短了。”
“不行不行,不能走。这才住了几天啊?我想让你在我这儿长住的。”三叔说。
老徐轻声一笑,“嗯,不了。来看看你就挺好了。趁我现在身体还可以,还能走得动,来看看就行了。”
“大哥,其实你就在我这儿养老不好吗?”三叔说。
老徐心下感动,自己这老弟挺有心的,还想着给我这个大哥养老呢。
“呵呵,老三啊,有你这话我就知足了。怎么可能在你家里养老呢,我还是要回我那老窝去。”
三叔心底突然一阵悲凉,老嫂子没了,大哥一个人孤零零的,回去也是一个人,天天睹物思人,怎么能叫他放心呢。“大哥,你真的别跟我客气,这么多年来,我都想着怎么报答大哥呢。小时候我能念书,能出来上学工作,都是大哥帮着我,大哥对我的恩情我铭记在心,现在是我报答大哥的时候了。”三叔说着有些激动了,眼泪汪汪的,
老徐也很感动。
“在我心里大哥如同父亲一样。”
老徐看着三叔抹眼泪,赶紧拍拍他的肩膀,“老弟啊,谢谢你。大哥打心底谢谢你。”
“大哥,你就在我这儿住着吧,就跟在家一样,我每天能看见你,我就放心了。你回去我不放心啊。你岁数越来越大了,我担心。我跟我媳妇商量过了,她没意见。你就住着吧,别走了。”
感动归感动,可在弟弟家养老,这不是可行之计。“老弟,你们的好意我真的心领了。不过,养老的话,我肯定还是要在家养老。我老了,哪儿都不如自己的老窝好,老话成天讲,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我越老越有深刻体会。”
“我怕你回去睹物思人,怕你不开心,更怕你想不开。”三叔说。
“唉,不开心多少会有些,想不开又能怎么样?人不在了,总得接受。”老徐无奈地说。
“说归说,做起来没那么容易。”三叔说:“我前一段时间经常睡不着,我跟我媳妇说,我一想起大哥一个人在家,我心里就难受。”
“慢慢会习惯的。”老徐说。
&n
第六十六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