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谢连江的身影消失在门口,那群士兵立即兴高采烈的围上去向两人道贺:“恭喜赵都尉,恭喜何曲长。”
“什么何曲长,应该叫何副都尉了。”
“恭喜赵将军,恭喜何将军。两位将军同时高升,去哪庆祝一下啊。”
何副都尉一脸喜色:“一定,一定。”
“先把事情办完,晚上翠微楼,我请!”姓赵的都尉沉声吩咐,脸上虽无表情,但眼神中流露出掩饰不住地喜气。都尉和副都尉虽然军职相差不大,但都尉是一营主将,权利显然比副都尉大的多。何副都尉更是一步迈进了将军的行列大凉帝国只有达到副都尉级的军官才能获得将军军衔。他以前只是个曲长,是不够资格被称为将军的。袁士平在测试时称他将军,这只是民间平民对所有军官的一种统称。
虽然他们现在都顶着一个“行”字,但那只是形式上的过程。在帝国里,某人在临时担任某种职位,却又还未获得皇帝或者有关部门正式任命时,就称“行某职”。都尉级军官地任命需要有所在军团主将统制的任命书,然后呈报军部备案。指挥是没有权利直接任命都尉级军官的,但一般经由指挥提名的都尉都能顺利地被正式任命。
赵都尉亲自整顿士兵,派何副都尉禀告谢连江军官不够,请求他再调拨一批老兵去充任军官。
谢连江听后笑了笑,挥手打断何副都尉:“去告诉赵欣,既然本将亲自任命你们,那营中一切事宜皆有你两人作主,本将相信你们能够做好。新军初建,我这里也抽调不出空闲的人手给你们,你回去吧。”
赵欣听赶回来的何副都尉汇报完,两人对视一眼,心底都升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都尉级军官只有权利任命伍长、什长,副曲长和曲长的正式任命需要有本军指挥的肯首。一般军队的指挥都会在各营中安插一些亲信充任曲长与副曲长,这样来控制军队的忠诚。所以赵欣才故意让何副都尉去找谢连江说人手不够,就是给谢连江安插亲信提供个好听的理由。
赵欣与何副都尉都并不是谢连江的亲信,而且两人一样是没有背景的平民。依靠自己的本事和努力才积功升至都尉级军官,在平民中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这次谢连江不但让他们独领一营,而且还没有安插亲信过来牵制他们,这已经明确地表示出了对他们的信任,也是开始将他们当作亲信心腹的一个暗示。
解除顾虑的赵欣立即任命了二十个正副曲长,新兵已经只剩下九百余人,他将剩下的新兵分成了十个曲,其中一曲未满编。又将这次跟他前去募兵的剩余士兵全部提拔位什长他这次募兵带了一曲人马,可就算这样,也还是空缺十来个什长,伍长更是没有一个。
无奈之下谢连江下令让各曲长自行临时任命所部空缺什、伍长,并当着全军宣布训练满两月后,将重新正式任命军官,将挑选训练成绩优异的新兵填补空缺职位。这一决定让一众新兵兴奋不已。
一米七二的袁士平在批新兵中算是比较高的,帝国西南部人均身高只一米六八。可那曲长的眼光在袁士平的身上转了几次,最后还是任命了一个没有袁士平高的黑个子做了他们这一伍的伍长。估计是看袁士平长的白净秀气,一副斯文的书生模样,缺少了军人那股凶悍之气。
经过这一番折腾,又指定了营地,领取了军需后,新兵入营工作才宣告完成。袁士平领过两套军服,一副铠甲,一把军刀,一把长弓,才回营地洗了个澡,换上崭新干净的军服去吃过饭便睡下了,并没有跟随其他新兵出营闲逛。
猛睡到第二天正午,吃过饭的袁士平才精神焕发地出营而去。鹰回关扼守着帝国通向北方草原的主要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战火连绵之地,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帝国在此布置了三个军团的常驻兵力。鹰回关是一座标准化的军事城池,所以进出都盘查的十分严格,关城里除了维持治安的捕快和衙役,主要街道还有士兵定时巡逻。
花了一天多时间逛过鹰回关大部分地方,本想到鹰回关关墙上去感受一下天下绝塞的险峻和沧桑,却被守关士兵阻止告知非当值士兵禁止上关墙,略感失望的袁士平便回营修养精神。
这两天和其他新兵的闲谈中,他得知十七军团第六军是重新组建的新军。榆风边军中驻守鹰回关的三个军团本都属于特殊编制,不同于帝国绝大部分军团那样下辖五军,而是每个军团都辖制六军。在一百五十年前西击褐勒国的大战中,帝国军虽然重创褐勒军,取得战役地最终胜利。但第十七军团的第四军却几乎全军覆没,都尉级以上军官只剩下一个副都尉。此战迫使褐勒族迁都逃遁到更偏远的北方,帝国北部边境受到地威胁大减,因此战后并未重新组建十七军团第六军,而是将十七军团第五军改为第四军,第六军改为第五军,只设五军,一直沿袭下来。
但近些年,褐勒族逐渐再次兴盛,吞并了北方的许多小国后再次迁回鹰回关外。虽然还未与大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却经常劫掠大凉边境,导致小规模冲突不断。鹰回关统领贺桓于是上书帝君,请求重新组建十七军团第六军,以增强边境防守力量。得到批准后便任命谢连江为指挥,负责重建十七军团第六军。谢连江派出三位将军分赴各地募兵,赵欣只是其中一位。赵欣去的地方最远,也最迟带领新兵回到鹰回关。在他回来之前第六军前四营已经建立起来,所以陈都尉才优先点走八百余人去补充先建立的第四营,只余下九百多人给赵欣组建并未满编的第五营。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袁士平再次站在演武场上时,发现校场上一片黑压压的人头,远不只几千之数,且谢连江也出现在将台上观看训练。训练无疑是艰苦和枯燥的,但袁士平却比绝大多数新兵更认真,更努力。亲眼见识过战争的残酷,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战场上只有两种人活人与死人,战场上也只有两种结局杀人与被杀。而在这生与死的搏弈中,个人战斗能力低下的人显然死的更快。虽然一场战争的胜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个人的勇武看起来是那样地微不足道,但最少,能保证自己活命的机会更大!当康平省府派出的三千帝国军在三万顺义军中横冲直撞,杀得顺义军溃不成军时,一直躲在最后面
第七章 整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