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魏郡军政系统都还健全,王垣自然不会进邺城与地方长官起冲突,直接率部在粮仓附近立营,根据皇甫嵩前线的回馈,统筹着冀州战场的粮草。
      司隶往魏郡运粮倒是颇为便利,水路漕运送到黎阳,再一路北上,便是魏郡。
      比起先前在颍川汝南征战之时,便利了许多,更是少了刘宠那等诸侯王的干扰。
      “你们可真行啊,洛阳八仓共计向邺城运粮二百万石,邺城库只出库八十万石,为什么粮仓已经空了?这仓里还有二十万粮吗!”王垣例行巡查仓库,发现粮库虽然扩建了不少,但根本没有多少存粮。
      王垣找来文书一一对账,竟然发现如此触目惊心的亏空!
      按冀州军的军力来说,出库八十万石粮虽然稍多了一些,但如果征战过程中有义军投效,有征发劳役,有战败时丢失,倒也能说得过去。
      但司隶运往邺城,损耗已经达到二分之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邺城仓的入库记载详细,倒也能推断出问题出在哪里。
      但邺城仓的刀笔吏,居然没有记录入仓粮数目!
      这就是渎职!
      一众文吏匍匐在地,不敢言语,这是砍头的大罪!
      王垣沉声问道:“为什么邺城仓不记录入仓粮食数目?”
      有一人心惊胆战地抬头,看向王垣,畏畏缩缩地说道:“将军息怒,我们都是近期被派到邺城仓的,之前就没有粮食入仓的账册。”
      “所以你们就没写?”
      那人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块布巾,双手捧到王垣案上,说道:“下官私下里记录了一些,但不知道是否能用得上。”
      “把其他人都带下去。你叫什么名字?”王垣拿起布巾,上面记录了近三次军粮入库的数目,但没什么用处。
      “下官名叫张集。”
      “张集,你是什么时候来邺城仓的?”
      张集认认真真地回答:“八月,皇甫公接任平叛之后,下官被调来邺城仓,任仓曹。”
      “你前任是谁?”王垣无奈地看着张集,这家伙八成是被推出来顶包的了。
      张集摇了摇头,说道:“我没见过,连交接都没有人。下官来到邺城仓的时候,只有守卫军士,据说之前的仓曹姓赵。”
      “哪个赵?”
      在河北冀州,战国时就是旧赵之地,以赵为姓的人数不胜数。
      张集跪伏在地:“下官不知。”
      “彦明,把带下去的那些文吏分开审问,看看他们的供词和这位张仓曹有没有什么不同。”
      这冀州军两度换帅,可乘之机太多了,难免被人钻了空子。
      只是这几十万石粮的亏空,太过离谱了。
      王垣若是不查个明白,难保日后不会算在自己的头上。
      ……
      赵忠族地,一群族老正聚在正堂商议。
      “这皇甫嵩派王垣来邺城仓,不会发现什么问题吧?”这人的疑问,正是赵家主事人组织他们议事的原因。
      一老

第104章 邺城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