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咐马钧修建造纸坊之后,王垣便带着忠伯离开。
忠伯欣慰地笑着说:“阿郎在世时,便想着将自己的学问流传于世。可惜世人拘泥于门第,有资质者不愿拜师阿郎,阿郎只能带着遗憾走了。现在小郎君新建学堂,倒是了结了阿郎的一个心愿。”
王符虽然学问足以与那个时代最顶级的经学家马融等人并肩,但王符终究只是一个豪强的庶子。
求学者,绝大部分都希望师门的能量可以给自己未来出仕提供一些帮助。
而王符自己都没能出仕,显然在这方面给不了任何助益。
王垣沉吟片刻,说道:“忠伯,这蒙学最好还是不教经书的好。”
“这不学经,那学什么?”
“主识字,次算学。有余力者,可师从于你学经,可拜师马钧学百家之艺。”
“不学经义的话,难以成才啊!”
“学了经,能干什么?”王垣反问道。
“能治学,能出仕,能传家。”
“可能吃饱,可能养家?”
“这……”
王垣耐心地解释道:“人与人的资质是不同的,适合注经治学的终究是少数人。更何况,我们学问有限,教出来的经义未必会被中原世家接纳,何况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小郎君是说,我只教识字,不教经义?”
“识字是求学之基,而算学是有用之学,这两者才是蒙学最重要的。”
忠伯有些失望地说道:“既是这般,这学堂倒是没什么意思了。”
“忠伯,这蒙学关系到我未来的规划,你可定然要重视起来!”王垣皱了皱眉,严肃的说道。
王垣倒是理解王忠对传承王符学说的执念,但是否能成功建立起教育体系,关系到能否突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权!
如果没有推广官学,那随着乱世降临,除去世家之外的许多读书人自身难保,知识会逐渐被世家垄断在高墙之内。
从此,王朝治理天下的人才只在世家之中,而世家也将成为真正的天下主人。
而相反,能够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的话,类似科举之类的选拔方式便可以提前现世。
世家不能垄断知识,那科举便会为阶级流动保留一泉活水。
王忠看到王垣如此严肃,面容一肃,郑重地说道:“老奴定然不负小郎君嘱托。”
……
儒学六艺之中虽然有“算”,但在儒学治世的风向下,汉末魏晋之时,儒学以谈玄为主流。
唐代科举,尚且有明算一科,自宋之后,算学彻底退出政治范畴。
因此,后世一些官吏赴任前,往往还要请来一些师爷为自己治政。
因为,他们除了读书写文,其他的一窍不通。
抬高算学的重要性,既是为了让这些孩童能够有一技之长,也是为了引导一些人才走向科研之路。
“夫君,你尝尝这碗汤。”万年公主满怀期待地端进来一碗汤。
王垣不着痕迹地看向门口的貂蝉,看见貂蝉略微点头,这才接过汤来。
“公主无需如此,家中貂蝉她们会烹食便可,你又何必强求自己学呢?”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大的离谱。
貂蝉在第一次看见王垣炒菜之后,便能照猫画虎,
第234章 识字为主,算学为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