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6章 绿杨烟外晓寒轻[1/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玉楼春.春景上阙》宋祁.词
      东城渐觉风光好,
      ?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友乾和清婉两个人出了青山胡同,来到了鼓楼大街[今地安门外大街],顺着积水潭的西岸[前海]往北走。
      清婉的心情是越来越好,脚下的步子顷刻间轻巧了许多,她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皱纱般的水波上,小船儿在轻轻地摇荡,丝丝的柳条在霞光里轻飞曼舞。岸边的杏树被夕阳染成了红色,恰似那杏树枝头上开满了杏花,竟也春意妖娆。桃花般的云彩倒映在水面之上,使整个积水潭都变成了一片红。
      清婉不敢和友乾走的太近,老是和他保持着一丈的距离。友乾也时常回头看一看,生怕清婉给走丢了,嘴上还不停地叮嘱:“别老低着头走路。”他哪知,清婉是在欣赏自己手腕上的那只镯子。
      佩戴翡翠的女子,更让人揣想,让人惦念。
      自喧嚣浮尘中盈盈映入眼帘的清婉,浅笑轻颦,不经意间抬起的手腕,露出戴在臂上的翡翠镯子,晶莹剔透中,带着娇艳欲滴的翠。那翠儿,正以它晶莹剔透中的灵性,以它满目翠绿中的生机,用它自然属性中的美,给于清婉更添了一份自然与别致……
      友乾禁不住停住了脚步,等着清婉款款前来,嘱咐她说:“回家后,可就不能戴了。”
      清婉疑惑地问:“为什么?”
      “你想让你三姑吃了我啊!”
      清婉把脚一跺,生气地说:“那我买了它干嘛呢?”
      “你一个人在屋子里静静地欣赏,岂不更美!”
      “不,我就要戴!”说罢,扭头就走。
      “你慢些走……你再给摔了……”
      “不要你管!”清婉头也不回地走得更疾了。
      友乾赶紧追了上去,商议道:“在没人的时候,也可以戴一戴。”
      清婉又停住了脚步,瞪着俩大眼说道:“戴首饰,不就是给别人看的么?干嘛要没人的时候!”说罢,又走。
      “那等你三姑不在家的时候戴。”
      “她什么时候不在家?”清婉白了一眼,“再说了,她要是不在家,谁还会在家?戴给纪绪看么?”
      “他,他就不要看了!”
      “还是的!”清婉还是生气,“反正我不管,你去想法,我要天天戴,在人多的时候戴……”
      “嗨,这不是买了一身的麻烦么!”友乾紧随其后,忽然提议说,“哎,你看这样行不行,就说这镯子呀,是你爹给你买的。”
      “她能信吗?是你不知道,还是我姑不清楚——我爹多抠门啊!”
      “我见你的首饰也不算少,难道不是你爹花钱给你买的?”
      “他?呵!”清婉道,“那都是我小姨夫给我买的。”
      “你小姨夫?”友乾不相信地问,“他自己又不是没女儿,干嘛要闲得没事儿给他人的大闺女买首饰?”
      “你吃哪门子闲醋!”清婉说,“就是因为他给自己的女儿买了很多的礼物,我那小表妹怕我眼馋,就让小姨夫也给我买了些。”
      “哎,那我们就说这镯子也是你小姨夫买的如何?反正,他以前也给你买过,把这事儿推他身上,你三姑不能不信。”
      “可小姨夫去了南方,怎会买给我?”
      “怎不能买给你?”友乾仿佛又来了精神,“你想啊,这翡翠在南方一定很便宜的,你小姨夫一见这只镯子很适合于你,便拿出钱来,买了送你……”
      “怎么给我的?”清婉嗤笑道,“套在大雁脖子上捎给我的?就算是大雁捎来,也得等到明年春分。”
      “何必套大雁脖子等到春分……我们有急递[指快递]送呀,套他脖子上……走!”说着,友乾牵起清婉的手就走,“我记得,在前边的不远处有一家‘急递铺[快递公司],我们送过去让他们给送家去,不就得了。”
      清婉一边跟着他疾走,一边问:“过年的时候,我能收到吗?”
      “哎呀,现在的‘急递铺,快得很,一点儿也不逊于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就算是从波斯来的急件,也就十几天便到了。”
      “还得十几天呀!”
      “你这不用,今天傍晚就能到,说不定比你到家还快呢……不过,为了稳妥期间,还是晚几天收货比较好些。”
      “晚几天呀?”
      “三天后,你收到货,如何?”
      清婉媚了他一眼,“都听你的~”
      【二】《玉楼春.春景下阙》宋祁.词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他俩进了一家写有“通远铺”[元朝国营邮政的名称]的驿站[1]。
      站赤[指收发快件的主管]见甄友乾进来,很是热情。友乾就对清婉说:“快叫恁李叔叔。”
      清婉上前施了一礼,又轻轻地喊了声“李叔叔安!”
      “安,安!”李站赤看着俊俏的小媳妇,嘴巴就再也没有合上,“甄大哥带贵小姐来,有何贵干?”
      “请你吃酒呀!”
      “吃花酒?”
      “守着自家孩儿,你胡说些什么!”
      李站赤也不知他俩是什么关系,便讪讪地笑道:“这也不到吃酒的时间呀!”
      “坐一会儿,不就到时间了么。”
      李站赤把他俩让进了接待室,亲自为他俩上了清茶。“说吧,有什么事有求于我?”
      友乾抿了一口茶,满是斯文地说道:“老哥这儿有一个小件,想让你给我送家去。”
      “哦,就这事呀!哎~”李站赤好像想起来什么,“你家不是在瓮山泊嘛,怎么,不住那儿,搬外地去了……”
      “谁没有事,老搬着家玩儿?我还住那儿。”
      “怎么,要出差?准备到外地去过年?”
      “你问那么多干嘛,不就让你寄个快件么,话那么多!”
      李站赤笑了笑,“想寄什么呀?”
      清婉把手腕上的镯子给退了下来,递给了友乾。友乾掏出了那个红木小盒子,把手镯放了进去,合上盖子,递给了李站赤,并嘱咐道:“好好地包裹,多垫些棉花。”
      “哎呀,两步远的路,还垫什么棉花呀,我让人揣口袋里,送过去便是。”
      “揣口袋了,我自己揣回去不行吗?”
      “行啊,可你自己不愿意揣呀!你非要余外花这份钱我就没办法了。”李站赤调侃道,“哎~,你是不最近在哪儿发了大财,有意想在我眼前显摆显摆?”说罢,他打开了,拿出了那只翡翠镯子朝着明亮的地方看,“这玩意儿,可真不便宜!”
      “哎,你怎么给拿出来了。”
      “贵重物品,我不得拿出来检查一番,万一有个什么损坏,是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噢,那你可得看仔细了,它现在可是冰清玉洁。”
      “你想怎样寄?本城的快寄都是这样,骑上匹快马,半个时辰保准送到……再说了,放‘邮人的口袋里,既安全,又不容易碎,你又省了那份包裹的钱。”
      “这不是本城邮寄,是从四川寄我家里去。”
      “哈哈,老甄呀,你是不是真的有钱没地方花了!”李站赤笑道,“噢,从大都寄往四川,再从四川寄回大都,你是不吃饱了撑的!”
      “这还没吃呢,哪就撑着了。”友乾说,“不必寄往四川,就从你这儿寄我家里去,但邮人得跟我家娘子说,是从四川来的邮件。”
      “关键是,你老婆能信吗?”
      “你把我四川亲戚的地址写上,不就得了!噢,别忘了,再盖上一个四川的邮戳。”
      “哦,你还知道盖邮戳呀!”
      “这我怎能不知,这是我们大元朝的规定。”
      “关键是,你让我上哪儿给你弄四川省的邮戳去?”
      “呵,你这人,脑子就是不开窍,找一个萝卜刻一个呗!”
      “我这也没萝卜呀!”
      “门口不就是菜市场么,打发人去买一个!”
      “呵!”李站赤被友乾给气笑了,他瞅了清婉一眼,低声说道,“你,怎么能看着这么个赖呆……”
      “谁赖呆了?”友乾不悦地问。
      “好,我赖呆,我赖呆……嗨!想赖你场酒喝,可真是不易啊!”
      “今晚,我陪你多喝几倍。”
      “让贵小姐也陪我两杯?”
      “呵,还说我是赖呆呢!就办了这么丁点儿小事,就惦记起人家的那两杯酒了……”友乾又对清婉说,“把你小姨夫的地址写给恁李叔。”
      清婉写好了地址,就跟着友乾出了驿站。清婉担心地问:“他不会给我弄丢了吧!”
      “这是国营铺子,丢了东西会打板子的。”
      “会不会给我换了呀!”
      “他就是有心想换,可他上哪儿找这类似的东西去!?”说着,友乾爱怜地摸了摸清婉的头发,又道,“你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
      ————————————
      注释
      [1]古代的快递行业
      如今的青年人认为,“宅急送”和“快递”是一种新生事物。岂不知,这个行业几千年前就有。
      最有名的一次“宅急送”便是唐朝杨贵妃“网购”的荔枝。
      唐朝诗人杜牧还为这次快递做了广告,他是这样写的:“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李隆基为讨宠妃杨玉环欢心,使用快递,从遥远的南方向北方的长安送荔枝。这在今天已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真是太奢侈了!
      在古代,快递驿站都是官办的,老百姓不能使用。老百姓若是想寄点什么,便委托行夫,给他地址,行夫便徒步送达,这就是古代的“快递小哥”。
      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有一种制度叫“?传”,近似于现在的快递。到了周朝,“行夫”已经司空见惯了。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就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1)隋朝的快递小哥——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
      古代快递又叫“急传”。那时的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古代最原始最主要的快递方式就是“步传”,即靠人工步行投递。这在周代叫“徒遽”,与用邮车投递的“传遽”正好相对。据《隋书》记载,陈末隋初有一位叫麦铁杖的“投递员”,“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曾由京城夜送诏书到徐州,“夜至旦还”。
      步传又叫“步递”,而“遽”与“邮、驿、馆、置”的意思差不多,都是邮传、速递机构。如春秋时,齐桓公在齐国大路上,每30里设一个“遽”,汉代则30里设一“置”。
      “健步”是古人对快递员的最常用称呼之一,《通鉴》注称,“健步,能疾走者,今谓之急脚子,又谓之快行子”。健步其实就是邮差,不同时代叫法也不同,秦代叫“轻足”,汉代叫“邮人、驿足”。隋唐的快递员叫“驿夫”或“驿丁”。
      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的优势更加明显,毕竟省去了翻山越岭的时间,顺水行舟,路途的缩短,使效率也就更高了。隋唐继续发展南北朝时的驿传合一的制度,“驿

第106章 绿杨烟外晓寒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