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9章 雪沫乳花浮午盏[1/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浣溪沙.细雨斜风》苏轼.词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毕竟是冬天,又下了一阵雨,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袅袅升起,池边几棵小柳树似乎在向刚刚雨晴后的沙滩献媚。
      小仆端上了乳白色的奶茶,然后往大家眼前的碗里一勺勺地舀;另一仆子提着一篮子新鲜的蔬菜,一样一样地往盘子里摆。
      蓼茸翠绿,绿得让人陶醉;蒿笋洁白,白得那么纯洁;菜心微黄,黄得春意盎然。三种颜色相互映托,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孩子们却有些扫兴。
      暮羽问:“不是涮羊肉【1】么?”
      有才应道:“怎么全是菜!”
      “肉呢?”暮羽又问。
      纪绪笑道:“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立春时节,就应该多吃些春菜。”
      “涮羊肉,得有个顺序。”友乾告诉大家,“吃前,先喝些奶茶,再涮些蔬菜,最后才吃肉。”
      纪绪问:“亚瑟,你们那里,这羊肉,是怎么个吃法?”
      杰克逊说:“一般是烤羊排吃,也有煮着吃的……吃法与你们不同,就是找一个大锅,把一个onion[洋葱]切成6份,potato[土豆]切块,油热下……”
      暮羽问:“亚瑟哥哥,这阿牛[onion]破了头[potato]是煮牛头吧!?”
      “哪来的牛头?”杰克逊说,“这onion就像这里的大葱,不过是圆圆的;potato像…像芋头…不过没毛……把这些东西切好了和羊肉一起放进锅里煮,再放些调料……哎呀,反正是有点乱…不过,也挺好吃的……”
      “这不就是蒙古的大锅乱炖么?”友乾说,“羊肉的吃法,大都是蒙古人的发明。就说这涮羊肉吧,据说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发明的一种美食。”
      杰克逊问:“这做皇帝,还研究美食?”
      “那咋的,你以为中国的皇帝就那么好当?”友乾笑道,“蒙古军的能征善战,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一直秉承着游牧民族的特点,作战勇猛,行军速度快,经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的一支军队,饮食,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保证足够的热量,才能让士兵有力气拼杀,所以羊肉就成了他们的主食。
      但是,比起粮食来,炖肉就需要多花些时间。时间短了,熟不透,吃下去,也不好消化,还容易生病。
      有一次,世祖皇帝的大军已经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刚埋下锅做饭,就听探子来报,敌军已经迫近。
      时间紧迫,皇帝看到羊肉已经处理成大块,锅里的水也滚开了,看样子煮熟羊肉块是不可能了。他随即拿出匕首,削了薄薄的一片羊肉,用刀尖挑着到滚开的水里涮了一下,肉瞬间就熟透了,再蘸着盐吃下去,居然非常美味。
      皇帝赶紧下令,让将士们学着他做,自己切肉自己涮,很快解决了这餐饭。吃饱喝足的将士们战斗力更强,骑马上阵,大破敌军。从此,这涮羊肉就成了中华美食。”
      杰克逊问:“这中华是指什么?”
      友乾说:“中国人呀!”
      杰克逊道:“噢,指我们中国人,这个词,真好!”
      “哎~”友乾说,“这中华,可不包括你啊!”
      杰克逊问:“为何不包括我?”
      纪绪告诉他说:“‘中华一词正式在史书中出现,是在东晋。权臣桓温在《请还都洛阳疏》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表述:‘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桓温之前,‘中华一词早已存在……”
      “先生,我是问,我……”杰克逊指着自己问,“属不属于中华一份子?”
      “当初,中华只是指中原地区。当然,天下是由天子说了算的。大元朝建立后,世祖皇帝在《元典章》里,用法律的形式把你们这些色目人划为了中华的一份子。再说了,你们西方人自己都承认生活在秦地[China]之上,怎能不是中华之子?”
      杰克逊又问:“那么,我们也是炎黄之子??俊
      “这你不要得寸进尺,”纪绪笑道,“这种族,可不能瞎想,光看你这头发,就不是呀!”
      杰克逊问:“他们蒙古人是炎黄子孙吗?”
      纪绪说:“蒙古人是。”
      友乾笑道:“纪公子,你可不要因为长着和蒙古人同样的双脚趾,就说这蒙古人与汉人是同种同族。”
      “这与趾甲没关系!”纪绪说,“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裔,鲜卑人又起源于东胡。
      东胡是一个阿尔泰语词Tounggu的音译,正确的读法是‘通古,而‘通古的‘通意为柳树丛,‘古为之河流,‘通古的意思是‘河岸上长满柳树的河,居住在河边的这群人,就叫‘通古斯。
      通古斯[东胡人]的祖先就是帮大禹治水的‘契。
      在《世本居篇》中记载,殷商族的发源地就是如今的大鲜卑山[大兴安岭]一带,刚好和东胡人的发源地对上。
      我刚才不是也讲过:据《通志略》中记载,殷商贵族箕子在移居朝鲜时,不是把攸侯喜留在了泺地么?攸侯喜不是接着往东北方向迁徙了么,到了燕山以北,他就把这些老弱病残留在了那里,形成了东胡人。”
      友乾说:“怪不得,商人至今都不被人待见,原来他们如此不仁不义!”
      纪绪问:“这怎么说?”
      友乾道:“箕子不愿意带这些老弱病残,丢给了攸侯喜,攸侯喜更不愿意带,就丢在了燕山……”
      【二】《麦秀歌》箕子.诗
      “攸侯喜丢下老弱病残,也是迫不得已。”纪绪说,“姬发建立周朝后,建都丰镐[西安],把商朝的都城朝歌留给了那些战败的商朝王族,这些殷商子孙就以原国号‘殷为姓氏,成为周天子的臣民。
      听说,箕子已经远迁朝鲜,创立了高丽历史上第一个箕子王朝。周天子就封箕子为朝鲜侯,但从不把他当臣属看待。
      四年后,箕子回来朝见周天子,经过殷都遗址时,看到城墙宫室毁坏,还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纣王的昏庸而亡国,感到非常伤心。他本想大哭一场,可是如今已是周朝,自己还作了周朝的诸侯,于理不合呀!
      这时,派去寻找攸侯喜的人也追了上来。
      他告诉箕子:‘淮夷将军带领大军神秘失踪了。
      ‘失踪了?那么多人?
      ‘不过有人说,他们去了燕山以北;也有人说,他们通过‘天之浮桥去了‘天国美地。
      在‘天国美地流行着一首《侯喜王歌》:
      二十五族兄弟呀,
      跟着侯喜过天桥;
      途中艰难不能忘,
      分发麦黍众相亲;
      兄弟莫将兄弟辱,
      天国再逢冬复春。
      箕子听后,笑了笑说:‘嚯,这个顽劣的浑小子啊,他是不打算和我交往了!说罢,又凄然一笑,禁不住泪流满面。
      随即,他作了一曲凄凉悲惋的挽歌——《麦秀歌》。
      其诗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友乾问:“二十五族兄弟是啥意思?难道这攸侯喜当初只带走了二十五个本族的兄弟?”
      纪绪说:“不是,是二十五万兄弟。”
      友乾问:“他哪来的那么多人?”
      纪绪说:“姬发伐纣,攻破朝歌,纣王于鹿台自焚。当时,商朝的主力大

第129章 雪沫乳花浮午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