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从时铭馆出来便直奔家门而去,袖子里揣着一个传国玉玺,如揣了个炸弹一般,沉甸甸的心惊,在街道上遇到一队巡逻的,看着那黑甲武士,一词也总觉得其整齐如一的步伐是如此的令人心惊,天子脚下,行此盗案,也真是胆量包天了,一路奔回,进门便把门掩了过去,穿过中厅到后院,辛卓还未回归,一词到得卧房,扫视一眼,不知将袖中之物置于何处,以至于踌躇而未曾从袖间取出,放电脑的匣子内置机关,尚算安全之所,但很显然,一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为玉玺的作用远远超于电脑的,放在一起,出事的时候一起出事,麻烦也大,清伶懂事的将门关上,安静的在一词的卧房门口伺候着,一词想了想,觉得此玉玺此时必须找个安全之所藏起来,待回荆州之时再取出,把这烫手山芋交给他,自己就不用操心那么多了……
一词暂时的将玉玺放置在了酒翁里,后来辛卓回归,一词将此事告诉了辛卓,辛卓自是惊喜万分,连呼此乃天意,刘备乃天命所归,很显然此事分享给了刘备的亲兵,一词也轻松了不少,这样辛卓便又要担负起保护玉玺的责任了,而其已然找到了工匠,便于明日来这边查看工事,后日开工,了却这些心事,樊芷晚间又将记载了北方官僚言行的账本送了来,加之玉玺的喜悦,一词便与辛卓喝了点酒,甚至还让小清伶喝了几盏,主仆几人甚是喜悦,这也是来到北方之后目前为止最大的收获了,对月品茗,思念又起,千里月辉,连接着南北两颗热烈的心,饮酒正酣,于是苏东坡又倒霉了一次,完全是在一词心情激烈之时,强烈感情的流露,一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在建安时期被吟诵了出来……
第二日,加之一词的刻意炒作,那一首词便很快的传遍了许昌,这样的词,其实这个时候发挥的作用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一词的社会地位在那两本书出来的时候已然奠定了,曹操对这首不符合这个时代格律却符合一词“文风”的词赞赏有加,也正如他所许诺的,在早朝之时,带着一词见了汉帝——一个和诸葛亮一样大却比葛亮多了忧戚落寞之色的皇帝,一身华服,十二琉的冕冠下看不清楚其相貌如何,加之肃穆的大殿,等级森严的礼仪,一词也根本未曾抬头,很显然,汉帝对一词根本没有多少兴趣,因为汉帝不认为这一个名满天下的吴臣会来襄助他,实则他也不认为这个吟诗作赋的人能帮助自己多少,只是像个玩偶一般,曹操让他主持这典礼,他便木然的来了,虽则一词抬头的刹那他小小的赞叹了下此人的不凡之姿,可态度明显的不冷不热,于是按照曹操所说,加封了一词一个汉朝骑都尉的官职,领羽林军之事,秩比二千石,此封赏尚在各位大臣意料之中,当然曹操意欲留下一词这也是大伙都心知肚明之事,此尚且是一词第一次被实授官职,被天下所公认的中央高级武官职位!当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不论曹操之心如何,单一词在天下之声望,当此显赫官职也是名望所归,当然她也不会去实际领羽林军之事,尊号而已,又被汉帝赐锦袍一件,当然没有玉带诏之事,领了印绶于锦袍谢恩下殿,一词发现这一趟真正的朝堂之行,她竟然也是怀着一颗忧戚之心,末世的皇帝总是让人忍不住拿起昔日祖上的光耀而对比,心中不免悲叹。
散朝之后,曹操又邀一词宴饮恭贺其升官,饮宴完毕之后相留咨以西凉之事,一词应答如流,更让曹操坚定了留住一词之心,并暗示一词随军出征西凉,一词犹豫了下并未立刻答应,却也未曾拒绝,这不禁给了曹氏集团一个错觉,一词自然也知晓,她要的就是这种暧昧的模糊感,而她未曾立即答应或拒绝曹操,也是有她的打算,一来那一石三鸟之计,如若自己不跟去,引起别人对她先知的怀疑不说,历史已然改变,不身临其境,又怎么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制定可行的计策?二来,自己如果去了西凉,这边的事情交代不好也不行,是以她想等到落月他们到来之后,视情况而定,毕竟距离曹操出征还有一个月的功夫呢,这一个月会有什么变故谁也不知道,就像这玉玺之事如此突然一般,曹操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临时拿来用的玉玺会被人盗走而此刻存放在一词之处,同样的一词也意料不到自己将来在北方到底结果如何,只是千里迢迢,而前些时日在江陵的恩爱,让其思念不已……
饮宴完毕各自回府,第二日闲来无事,便领了清伶和辛卓在大街上闲走,看了看许昌的风土人情,策马出城瞅了瞅,到傍晚回来,正值午饭时间,一词碰到了正巧出来吃饭的曹丕,曹丕邀请一词,一词想到式微,便也答应下来,到时铭馆的时候,一词发现此时时铭馆热闹的很,刚进大厅,连连的喝彩声便震耳欲聋,一词有些小小的惊讶,按说此处不该是如此喧哗之所,为何今日如此热闹?待近前了,一词才发现缘故:原本的酒楼大厅的桌案被重新放置了,中央空出来片地儿,放置这一个用木板钉成的高台,此刻的食客正围坐在高台周围,一词的视线从这些全神贯注的人身上滑落到中央高台之
135 授予骑都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