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是虚构的吗?我们坚持的理念是错误的吗?”
就在大多数人都这样思考的时候,一个冷静而平淡的声音从教室中部响起:!22ff
“我不这样认为。”
声音所在的位置是教室中间靠窗户的座位,而坐在那出声反驳的人也正是少年所见过的熟人——与少年有过一次谈话经历的司波达也。
从这个冷静而平淡的声音中,钱学森就能听出司波达也并非简单的人物。因为在这种关乎到民族大义的问题上,就连他自己都不能平淡对待,所以司波达也表现出来的素质就非常的不简单。
而造成这种素质的可能性不多,除了达也他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还剩下的一种可能性便是他没有感情。这两者听起来似乎很接近,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前者更近乎于丧心病狂这种说法,因为他不会在意世界上的任何问题;而后者则只是摒弃了感情,以便在你处理问题时达到最优解。
“那么,司波同学你是怎么想的?”由于不知道司波达也到底是哪种人,所以少年选择跟对方交换意见,从这样对话的过程中,他就能够搜集更多信息,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我认为,你举出来的例子不过都是胜利者的自我粉饰。若是当初日本在二战时赢了,那么历史上记录的便是另一种结果。”司波达也的这句话中并没有太大的争议点,因为他的重心点在于“若是”这个假设。
假设是原本就不存在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攻击一个不存在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在讨论中日历史问题时,很常见的一个假设,不过由于说这话的人是司波达也,所以钱学森还是谨慎的应辩道:“这只是一个假设,它并不存在于历史。”
司波在承认了少年的话语后,又提出了新的假设:“是的,它并不存在于历史,但是若日后日本将大亚联合解放出来,将其组成了东亚帝国,之前的历史也一样可以被改写不是么?”
“那依旧只是个假设。”
并没有要否认少年的意思,司波达也继续面无表情的说:“纵然那些都只是假设,但是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这句话总是没错的。所以不管敌国是如何抹黑日本的,只要日本能在以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历史就会倒向我们。”
敌国……是要屠中灭美的意思吗?
听着司波达也的话,少年不觉心中一凛,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司波达也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败”的地位上——抹黑日本的都是敌国,敌国的历史没有任何可信之言。
“司波同学的意思是,错的不是日本,而是世界吗?”
“当然,”司波达也毫无忌讳的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接着他补充道:“而且不管是大亚联合也好,还是整个世界也好,只要它有错误,我们早晚都会修正它!”
这可真是冷酷而霸气的宣言,整个教室中的氛围只因为他这一句话瞬间就变了。
“要它有错误,我们早晚都会修正它!”教室中大多数同学都被他的霸气所深深折服,更有不少女生在望向他时已经表
第十三章 直面司波达也(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