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章 表演欲和支撑点[1/2页]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 诸法空相.C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知见障是支撑点和表演欲产生的根源,支撑点是普通人自信的根源。
      知见障大多是不利于心理强大的,因为它蒙蔽智慧,使人做事不经思考,容易陷入偏执。
      而表演欲和支撑点,只是工具,可以起正面作用,也可以起反面作用,不能简单说是对是错,看你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
      未破知见障之前,支撑点和表演欲有时会导致人做出错误的言行。
      而在一定程度的破除知见障后,没到心理素质巅峰之前,在中间的进步过程中,可以用正当的表演欲锻炼心理素质,用合理的支撑点来加强自信。
      什么是表演欲呢?当一个人做说某些话、做某些事的时候,心中明知、或者潜意识里觉得,这些言行配合这个场景,加上自己的心理感受。会让自己觉得很牛、很酷、很卓尔不群、很悲壮、很凄凉、很孤独、很心酸、很痴情、很自卑、很决绝果断等等。
      当然,这些感受大多是被知见障引发的,在某个场景中,人会比平时或兴奋、或沉郁、或痛苦等等,然后就会有意无意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推动事件向着自己期望、想象中的场景发展,以满足自己最大的表演欲,获得最强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自己做导演,自己做演员的意思。
      从处理具体事情的角度讲,有时候在忘我的表演中会激发人的潜力,使事情顺利解决。但从掌控内心的角度讲,凡是下意识的表演都是不利的。
      知见障不破除的话,会伴随一生。而表演欲一般只存在于短时间内某个场景中。只有极少数人,一生都在不停的找机会表演,长期顾影自怜或愤愤不平等,那就可以说是一种心理障碍了。
      有一点很重要,表演并不是只表演给外人看的。前面说过,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也就是每个人都不止一个“我”,那么某些时候,人会在独处时,甚至会故意让自己避开任何人,表演给自己看,尤其是走苦情路线的“演员”。
      表演欲特强的人,那要属《神雕》中的杨过了。风陵渡那一段,原文:“宋五道:“……过了一年多,有人跟我说,海边有一位断了臂的相公,带了一头大怪鸟,呆呆的望着海潮,一连数天都是如此……
      ……那少女问道:“宋大叔,神雕侠望着大海干么?他在等人吗?”……神雕侠说道:‘我的结发妻子在大海彼岸,日夜记挂,不能相见。”……他说道:‘大海茫茫,不知到何处方能相见。”那少女轻轻叹道:“我料想这样的人物,必是生具至性至情,果然不错。”
      海边苦等,便是杨过的表演了,当然,他也并不是故意给别人看到,我们可以推测,即便没有任何人看到,杨过也一定会去海边呆望海潮的,那是主要演给自己看的。
      因为他有个知见障,那就是“我是至情至性之人”。至情至性之人,与爱人分别多年,怎么能不去海边呆望苦等呢!必须去啊,不去就不是至情至性之人。苦等时,沉浸在自己内心世界里,那份顾影自怜,简直是凄楚哀怨、痴情不改到了巅峰啊。
      襄阳城中,郭襄生日,兴师动众,三件大礼,璀璨烟花,万人瞩目,最后从天而降,再翩然离去,这真是酷到极点。
      苦等小龙女十六年,这件事世上没几人能做到,所以,杨过有强烈将之完成的欲望,这个剧本太精彩,表演达人杨先生是绝不会错过的。
      金庸先生在新修版里面也说了,“……杨过这种狂气,有几分相似。他苦等小龙女十六年,郁积无可发泄,他替郭襄做生日,有点向小龙女大叫的意思:“小龙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还不来,我在给别个可爱小姑娘做生日了!”旁人要耻笑,杨过怕什么?他怎么会怕?他又不是你!”这也还是表演。
      当然,我不是说,只要是表演就是错的,年轻人偶尔轻狂一次,只要不伤害到他人,不留下严重后果,那也无可厚非,根据福祸相依的原理,这种体验也许还能推动以后的心灵修炼呢。
      强行要求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像中老年人一样沉稳厚重,那是不可能的,也扼杀心灵的活力。他她们可以去飞扬不羁的青春,碰一碰钉子,受一受挫折,这样可以体验人生百态,爱恨情仇,促进快速成熟。在这个体验过程中保护好自己,只要别过分狂放,给自己留下长期不能愈合的身体或精神重创就好,比如吸毒、性乱、打胎等等就坚决不能碰。不羁的主要是精神,行为上看似桀骜不驯,实际上要留有分寸,体验到那种情感冲击就可以了,伤了身体那可就是智商不够了。
      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冷静智慧,但不能要求任何人从少年起就做到这一点。
      人为什么要获得强烈的心理感受呢?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我把利益分成物质利益、情感利益和道德感利益。无论怎么分,大部分人是需要情感刺激的,这种刺激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快感。
      那么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让自己很牛、很酷,这种好理解,让自己很悲苦也会有快感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有些人喜欢用针扎自己、烟烫自己、割腕、酗酒、吸毒等等方式自虐身体一样,有些人就喜欢情感自虐,这类人因为童年创伤等原因,无法从平静亲密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情感慰藉,就必须要用摧残别人或自己的方式获得非常态的情感快乐和平衡感、安全感。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因为失恋或者失去亲人等原因,长期沉浸在痛苦中走不出来,怎么劝都不行。有一部分确实是自己太过脆弱,而还有一部分就是喜欢以痛苦获得快感和自我道德肯定。
      有些人就喜欢让自己一次一次的失恋,然后一次一次的哭闹,要死要活,这就是情感s成瘾了。而且同时还能获得身边人的关注,对他她来说真是一举两得啊。
      我们生活中,常可看到有人配偶出轨后,他她就凄楚哀怨的,种种不甘、抱怨、诉苦,把自己折磨的和祥林嫂一样,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被负心人抛弃的无辜角色中,在道德感上占据了极高优势,情感上得到了强烈的悲情体验,简直就是影视剧里面的主角啊。最惨的是,有的人最后留了遗书,然后自杀了,这让人从何说起,于事何益,这世上哪有谁离不开谁的啊。还有年轻人恋爱遇到挫折就表演梁山伯、祝英台殉情自杀的。
      有一些女性,严重没有自信和安全感,结婚后十分乐于表演受气的小媳妇,本来和公婆、老公之间的一些正常的人际关系小摩擦,在知见障的作用下,就在心里幻化为对方一家子欺负她,开始表演被所有人欺压的苦情弱女子,闹得鸡犬不宁。其实只要有点智慧和宽容轻松就能化解。当然,特别过分的公婆和老公也确实是有的,但大多数不是的。毕竟正常人花钱娶媳妇,根本目的是为了安稳过日子,不是为了找个人欺负的,家里天天闹矛盾,他们的心情也不愉快。
      有一些男性,出身贫寒,感受过世态炎凉,于是生起了野心,定要出人头地,心中最想表演的就是宋江、黄巢这一类的角色,勉励自己的都是“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一类的理念,做了官就是疯狂敛财保养情妇的贪官。不做官的话,如果事业小有成就,那么所有男人都是他要践踏或利用的目标,所有的美女都是他要征服的猎物,他上进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成为人上人,可以反过来鄙视、欺压他人。
      他那狭隘的心胸永远忘不了儿时的某一次白眼、讽刺与呵斥,整个社会都是他要报复的目标,只不过他不是用暴力还击,而是用权力和或钱财向全世界恶狠狠的宣布,“我不是废物,你们当年瞧不起我,现在我可以在你们面前耀武扬威。”
      用权和钱来“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样的人,无论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就,其精神格局还不如一个丐帮无袋弟子,谁嫁给他都前景堪忧。
      还有一些职场上的场景,有时工作中出现一些并不严重的问题,某些中层领导或小领导就终于找到了表演的机会(大领导一般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找自尊了),铁青着脸,风风火火的赶过来,语气激昂、煞有介事的安排部署,那真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其实可能就是类似电闸跳了那么小的事。他她说的无非是:“a去拿电筒,b去拿螺丝刀,c去给电业局打电话咨询”之类的话。那一刻他她心中幻化的场景,大概是其他人都是待拯救的群氓,或者麾下千百兵卒,他她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帝王将相,别人束手无策的事,他她一出手就瞬间摆平,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天龙八部》乔峰在聚贤庄一战中,酣畅淋漓的演了一回受尽冤屈的盖世英雄,其实那场搏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乔峰为了体验那种沧海横流、绝地反击的情感冲击,主动推动了事件的发展。
      “乔峰……纵目四顾,一瞥间便见到不少武学高手,这些人倒有一大半相识,俱是身怀绝艺之辈。他一见之下,登时激发了雄心豪气,心道:“乔峰便血溅聚贤庄,给人乱刀分尸,那又算得什么?大丈夫生亦何欢,死又何惧?”喝绝交酒那一段更是表演的精彩至极。
      看到了吗,“激发了雄心豪气,大丈夫生亦何欢,死又何惧?”这就是他的剧本、心理台词。
      这种事现实生活里还有很多人做呢,你看新闻里,男人之间因为小小争执,互不相让,然后打出人命来,那当事人就和这种心态类似,激发了“雄心豪气”,结果送命的送命,坐牢的坐牢,愚痴嗔恨,样样占全。
      还有一种特常见的情况,有这样一大部分人,无论男女,即便他她已经有爱人了,在见到优质的潜在交配对象时,也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或比平时兴奋,容光焕发,眉飞色舞,妙语连珠,脸色绯红、娇嗔发嗲、眼波如水等;或比平时沉默,一脸高深,惜语如金,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手段不同,但其目的就是为了博取关注而已。俗语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的就是这种心态。
      不信你观察一下,当一个场合突然出现一个气质、身材、相貌俱佳的大美女或大帅哥时,你身边的人会有什么变化,能做到完全无动于衷的人没几个,已婚的中年人也难以做到,就连大爷大妈跳广场舞时有了异性围观,都会跳的格外起劲。这种异于平时的心态也是在表演。
      这倒不是说,有这种心态就是要和对方发生实质性的男女关系,大多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性吸引而已。
      什么是“潜在交配对象”,就是正常情况下,两个人不会发生关系,但假如就像电影版《鹿鼎记》中的情节,一个人中了奇淫合欢散,不上床就会死,让他她在一群不包括他她爱人的人里面选择一个,他她一定会选的那个人,就是他她的“潜在交配对象”。
      就是说,在道德和情感等因素的约束下,他她们终其一生也不会发生任何纠葛,但内心深处,他她欣赏对方,如果有一

第八章 表演欲和支撑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