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逻辑穷尽[1/2页]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 诸法空相.C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有一种人,网络上称之为傻白甜。有首歌唱道,‘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我认为可以改一改,给那些总是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阶段,心理上不愿长大独自面对风雨的人警醒一下。改成‘你一脸懵懂,不代表你无辜。这样比较好。
      青春期懵懂那是正常现象,谁都一样,但成年后,还要以懵懂、单纯、天真为荣,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人父母后,潜意识里还抱有这种心态,简言之就是拒绝成熟。
      有这种心态的人,通常缺乏责任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承担责任。内心敏感,常自以为是受害者,把人情洞明、世事练达的人混同于庸俗世故,一并加以批判、鄙夷、排斥,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并且可能缺乏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是社会病了,世人病了,谁都有错,只有他她是纯真的,无辜的。以此类心态自我防御,其实也还是自欺的一种。这种纯真和有智慧的善良完全是两码事,反而会给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心生恶念意图伤害的机会。
      有识别和防范阴暗邪恶的能力,不让他人因为被你的破绽所引诱而伺机作恶,这才是真正智慧的慈悲善良。
      他们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高等级的处世智慧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知谋略而不用。然后进化到难得糊涂,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且对世故和谋略了解后,对人性只有悲悯和宽容,而不是厌恶、痛恨,因为自己也有阴暗自私;更不能对世界失望,毕竟人性中还有很多善良的成分。
      所谓知世故就是明白所有人性中的弱点和阴暗,也包括自己的。
      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就可以尽量避免有意无意间触犯他人的各种利益,以及他人心中所谓的原则、潜规则,导致他人心生恶念。
      不世故就是自己不要去认同那些东西,不要与世故之人一样斤斤计较,市侩庸俗。
      知谋略而不用,基本同理,也是了解人性阴暗面,能识破别人的算计甚至是陷害,这是为了不让别人因算计你而造恶。不用谋略就是只用谋略来防御自保,而不是主动攻击。
      一个人总是把人性看做一片美好不是不可以,但这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而且必须具备完全不计得失的宽广心胸。无论被人欺骗伤害多少次,也照样以最大的善意对待世界,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但毕竟是极少数天才人物才能做到,大多数普通人至少在前期还是需要一定的自我保护的。
      当一个人已经达到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毫不在乎得失顺逆的地步,那基本不会碰到逆境和仇家,即便碰到也能逢凶化吉,心中也丝毫没有怨怼。否则,当来自他人的恶意或意外变故远远超过了此人的承受能力,这个人就可能受到精神重创,一蹶不振。甚至从此黑化,由善转恶。
      每个人都不要觉得自己无辜,世上没有无辜的人。从你出生那天起,就和他人是竞争关系,世界上的除了道德感无穷无尽,不怕瓜分。几乎任何资源、利益都是有限的,你占了一部分,别人自然就少一部分。
      觉得自己纯真无辜的人,你可有心甘情愿的主动让出你深爱的人或物,如果没有,你也一样是自私的人,芸芸众生之一,何必一有不顺心之处,就觉得冤屈无比,都是在红尘中攫取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虽然手段不同,但本质并无差别。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啊。
      更不用感叹世道险恶,人心不古。大家面对的都是一样的环境,没有完美无缺的地方,有的地区环境相对较好,道德水准也比较高,但你福报不够,只能在这里生存,没能力脱离,没能力改变,那就得面对现实,抱怨咒骂有何意义。
      当然,如果出于公心,呼吁政府在法治上和道德教育上整改,以身作则去影响身边的人提升道德,这是另一回事,与怨天尤人是不同的。
      鱼上了钩,是你自己缺乏智慧,贪图了鱼饵。
      否则即便有千万人同时下钩钓鱼,你也照样是在鱼钩丛林中,游刃有余,平安度日。抱怨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阴暗和罪恶,就像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雨天一样荒谬。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不取决于外界环境,只取决于心态。对于这类人,我首先就想推荐他们读一读《增广贤文》。那里面太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总结了,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也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了”。
      六哥:“你这段话可不平和了,对文青、类文青和自负纯真的人,似乎有所责难啊”。
      我:“我只是爱之深、责之切。千言万语只想表达一个主题:一定要正视现实,坦然接受,同时努力改变心态,提升自己,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否则太影响幸福指数。
      说这些话之前,我已经追本溯源,问过自己的本心,是否有鄙视,有厌恶;是不是真正的悲悯,怕有这些心理漏洞的人,因为不正确的心态,在生活中受到沉重的伤害;有没有发自内心的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处境的艰难;在评价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三观的时候,有没有不自觉的角色代入造成的偏颇。如果面对这类性格的人,我能不能保持平常心,会不会自觉高人一等。
      自我诘问的答案是正面的,所以我才说出来。如果中间夹杂了丝毫的个人爱憎,我就会去自我反省,不会说出口。
      修心路上绝不都是温情脉脉的动听言语,也得有严厉的一面,我对自己缺点的诘问更加严厉不留情面。
      其实关于自我安慰的话题,发在网上公开,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心里不舒服,不是每个装睡的人都愿意被叫醒的。毕竟,很多人用合理的、无害他人的自我安慰增长了自信、获得了幸福感,而且用了很多年,也没有问题。再者说,我在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的老帖里,关于初级自信和中级自信那部分,里面也有一部分自我安慰的内容。现在又这样说,似乎在自己打自己的脸。
      其实不然,任何一种系统的并且面向大众的理论,必然有表面看起来矛盾之处。只因受众很多,各人情况不同,资质不一,境界不一,适合每个人的内容当然就不一样。
      合理的自我安慰,对于处于完全没有自信阶段的,以及初级自信和中级自信的人,一定要用,而且要常常用,毫不顾忌的用,尤其是对有严重自卑和抑郁倾向的,更加要理直气壮、放心大胆的用。
      只有对于立志于进入高级自信,以及要求建立圆满无暇的心理素质的人,才是必须要看透并且化解所有的自我安慰的。为了这部分人,我不得不说出来。
      其它对自己暂时没有那么高要求的人,随缘就好,能看透多少是多少,根据自己的承受力和心胸来努力就好。
      否则,可能会出现,看透了自我安慰后,无所适从,把之前辛苦建立的自信都摧毁了的情况。修心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切要适度,一切要不执着。自我安慰既然有正面作用,暂时又离不开放不下,那当然就应该心安理得的用”。
      六哥:“说到这个追本溯源,我倒是来了好奇心了。你说得追寻自己内心,最阴暗的一面,那你必须说几个例子,我听听你到底有多阴暗。就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哈哈”。
      我:“那得先说说逻辑穷尽有什么副作用,什么人不能用,什么人能用,为什么要用,再讲逻辑穷尽怎么配合追本溯源。
      其实任何一种方法和理念都可能适用a但不适用b,适用b的又不适用c,和吃药一样,肝火旺的要泄,阳气不足的要补,不能生搬硬套。
      刚学会狗刨的就别去横渡长江,刚考下驾照的就别上高速飙车。一定要认清自己现阶段的客观状况,一切要活学活用。
      比如我前面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绝对正确的道理,人不反省自己,是不可能提升的。
      但是,有这样一部分人,极度自卑,或者已经有抑郁

第二十四章、逻辑穷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