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分析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因为如果你分析出自己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你就会明白,原来有些时候,是我过去的某个经历使我讨厌现在这个人、这件事,并不是此人此事客观上能使我生起负面情绪。而是我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导致现在负面情绪的产生。只要我克服这个过去造成的心理阴影,就能克服现在的负面情绪。因为我现在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和反应,只是往事导致我产生了错误的想法。
再说个我自己的例子,当年我在某单位上班,那时候的我刚刚意识到修养的重要,开始对自己的心态行为予以主动修正和约束。某天我到某同事的办公桌上翻找东西,顺手就把他的手机拨到一边去了,力量较大,差点摔倒地下。我马上道歉,说自己是无意的,我也确实是无意的。
但是,我心里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无意,一切看似无意的言行,背后都深藏着潜意识里的有意。
于是,我赶紧反思自己,为什么无意中就做出了粗暴的动作。经过追本溯源,我明白了,那位同事,经常在办公室抽烟、大声喧哗,种种行为令人不快。但出于修养,我不能表露不悦,心里也在告诫自己,不要挑剔他人。可是,当时我虽然已经在修心,但功夫不深,还有喜恶爱憎。这种不满就潜藏下来了,在不留神的时候就冒了出来,以攻击性的动作表达出来,这就是真实原因。
说到厌恶他人,其实很多人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厌恶和愤怒都是因为恐惧,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无能为力。每一种厌恶和愤怒背后都暗藏着你的一个弱点,当你消除了所有的厌恶和愤怒,也就消除了自己所有的弱点。
比如说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我很厌烦4050岁的中年妇女,因为她们太擅长唠叨,让人心烦意乱。那么我追溯一下内心,就知道了,这种厌恶起源于我母亲。那几年我母亲就是更年期,心情不好,每天都在抱怨、唠叨,挑剔一切。而出于道德,我又不能去和她争吵,又劝解不了。也就是说,在类似我母亲这样的更年期妇女对我唠叨的场景中,我是无能为力的,不悦却只能承受,于是在我心里,这种厌恶就扩张了,见到所有这个年龄段的中年妇女就不由自主的讨厌。
再有就是鄙视他人,比如鄙视杀马特,鄙视脑残粉等等,这都是在借着鄙视来抬高自己。用对他人的抨击来表明,‘我比他们可高雅的多,聪明的多,‘我可不是粗鄙的俗人。
其实在迪厅酒吧喝酒穿着时尚的白领,并不必农村跳广场舞的高贵,都是在借外物消除寂寞、寻求刺激;穿万元时装在五星级酒店自拍发朋友圈和农村小姑娘穿淘宝爆款在村口ktv发朋友圈的本质也是一样的,都是借外物找自信而已;中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婚外情,也不比农村钻高粱地偷情的又土又丑的村夫农妇更优雅,都是在发泄自己的低级动物本能而已。从本质上说,花几十元钱听一场二人转,与花几千元听一场明星演唱会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借外物寄托和宣泄情感而已。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从此不再褒贬任何具体的人。一旦褒贬就是认同了世俗的价值体系,自己也就变成了被褒贬的对象。
当你嘲笑一个穿运动服配皮鞋的人,你也就得默认被穿着比你更时尚的人嘲笑,而你则无法理直气壮的去不在意这种嘲笑。因为你的行为,代表你默认了以衣貌取人是正确的。同理,嘲笑任何人的某个方面都代表了你会被别人嘲笑你的某个方面,而你是无法真正不在意的。你也无法做到在任何一方面天下第一,无论在哪一方面,永远都会有比你更优秀的人。
当然,不褒贬任何人,不等于不能研究某种社会现象和有代表性的群体心理状态,这是以完全不带个人好恶的心态去研究。为了修心,也为了使更多人更好的修心,这种前提下,指出某种心态的错误,与出于个人情绪和私心而褒贬,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从整个人性的高度去研究,是把自己包括在内去自省的。
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摘出去,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他人。他一定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宽容理解,他的批评是为了拯救,而不是为了挑刺和找成就感。
再比如说,通过自我追溯,知道了对钱财权势的看法是分层次的,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修心的人都可能走过这个阶段。
第一层、尝试否定财富的正面性。比如,说有钱人都是靠违反犯罪发家的,有钱人没有好下场,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这种话虽然也有一部分正确性,但毕竟不完全符合现实,富人也有幸福平安一直到老的。这样去看待财富,明显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里一直渴望得到,得不到就去贬低。
第二层、是安贫乐道。即便在穷困时,也可以坚守一个信念:贫困依然可以幸福平静。这样的人不去追求钱财,视钱财为毒蛇,即便有机会合理合法的发财也不要。这个层次已经相当高了,对于出家修行的人是适合的。
但对于在家人就不很适用,毕竟有家业的人要照顾家人的生活,是离不开钱财的。对于在家人来说,如果视钱财为毒蛇,那就说明没有信心能驾驭钱财,怕自己有钱后堕落。其实钱财可以是毒蛇,也可以是行善的资本,只看你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
第三层、那就是一切随缘。如同《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一样,有钱可以轻松驾驭,没有挥霍无度,没有穷奢极欲;没钱可以淡然接受,毫不沮丧、颓唐。有钱没钱毫无分别,这是最高境界。
具体例子太多,没法都说出来。总之呢,自己所有的私心杂念,都翻出来看一看,才能针对性的去化解改变。不但要反省自己,就连‘反省自己的这个念头本身也要反省,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里面有多少私心。
这个过程肯定是有痛苦的,这好比是自己给自己看病。内科大夫,对腹痛的病人按压诊断,哪里越疼他就越要按哪里。牙科大夫,对病人的痛牙进行敲打,才能确认病情。虽然都很疼,但是为了查明病因,治病救人,这个痛是一定要承受的。
化解自己的私心和恶念,其实靠的就是重塑三观,把内心中原来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会引发恶念和负面情绪的观念全部推翻,建立起只会让自己淡定从容、心情平静愉悦的新观念。
观念变了,面对逆境时的心理反应当然就变了。原来让你悲苦愤怒、忧伤恐惧的事,现在都可以轻松放下,一笑而过了。因为你原来就认定了,这些事就应该让自己痛苦;而现在你认定了,任何事都不应该痛苦,那当然就不痛苦了。我一再的说,幸福与否,不取决于外界,而取决于内心,就是这个意思,一切取决于你怎么认为。
这可不是自我欺骗,人的心态影响事实,这是绝对的真理。
比如说,你喜欢打篮球,玩两三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要是陪你老婆逛街,一个小时你就觉得走不动了。明明打球的体力消耗更大,但因为喜欢,自然就不累。逛街是被迫,当然就觉得累。
再比如,你第一次牵恋人的手、第一次吻她,心情一定是特别激动的。但等你第一百次牵手,一百次接吻时,绝对不可能再有当初的感觉了。手还是那只手,嘴还是那张嘴,变得只是你的心。
等到结婚十几年、几十年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夫妻之间的身体接触,就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六哥:“你天天想这么多,太麻烦了,累不累啊?面对繁杂世事的时候,你想太多怎么抉择啊?再者说,修心有那么重要吗?怎么不都是活着吗,稀里糊涂也是生活啊”。
我:“那都是前期的想法,谁能天天逻辑穷尽啊,那不累死了。修心到后期,是极其简约自然的。再者说,这是按照我个人性格经历发展出来的办法,又没说每个修心的人都必须这样做。每个人性格不同,修心的方法当然千差万别,能达到心理素质强大这个目标就是好办法。
至于说修心重要不重要。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心念决定的,往大了说,世界和平还是战争,人类如何发展,也是心念决定的。往小了说,一个人后半生的命运,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心念决定的。修心有成的人,以自己的善念传递辐射,以涓滴之力不断化解人心中的戾气,使世间争斗减少,医生救人生命,修心救人心灵,政客用无数人的鲜血来改变世界,修心的人用和平的方式改变世界,你说哪个更高明,你说修心重要不重要。
是,修心到后期也是难得糊涂。但那是看透了一切,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糊涂,什么都明白,只是不用,君子藏器于身么,可不是真的糊涂。
你让我当放牛娃,牛长大了卖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了娃还放牛。这样也可以,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在本质上和放牛娃并无差别。所以当年佛祖才放着王子不做,离家求道,就是不想过这种生活,而要找到人生真相。
可这得是我看透了世道人心之后,经过修心,甘于平淡了,才能淡然接受。不然这种无限循环的生活,找不到人生意义,我会抑郁,甚至疯掉。
而且,我不是说了么,还有剃刀原理呢。
这个原理全称是‘奥卡姆剃刀原理,核心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是帮助人做抉择的极好办法啊,用好了一辈子都没有优柔寡断,没有纠结。我修心的目标和路子就是找到最本质的东西,过程中一切复杂的方式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极致简约。
这个原理,举个金庸小说的例子吧。有一段,胡斐、程灵素、马春花三人,被强敌所困。程灵素问胡斐,如果只能救一个人,他救谁。胡斐沉吟半晌,说救马春花,然后陪程灵素同死。
假如胡斐懂得剃刀原理,就不用那么犹豫了。首先把不可能去掉,那么不救马春花不可能,那就必须救。打败所有敌人不可能,超出了能力范围。然后,扔下程灵素不可能,那就必须陪着她。再然后,带着程灵素一起突围不可能。
那么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结论无论你多么不愿意接受,也是唯一的可能了。
于是胡斐就只能选择同死。就这么简单粗暴。
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这个思路去抉择,那就一切简单的多。我说过,世界上利益就三种,物质利益、情感利益和道德感利益。遇事时简单衡量一下,不要总想着鱼和熊掌兼得。我本人当然是最看重道德感利益,因为道德感利益受损,会损伤自信,降低自我评价。为此我宁愿放弃一些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
&n
第二十七章、追本溯源的深刻剖析(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