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吴会典?风宪官箴》载:34;凡百姓伏阙,许持砖模为引,砖刻民瘼,墨书冤情,有司不得推诿。34; 永熙三年孟冬,工部衙署的老梅树下,砖模焚香腾起的青烟直上九霄,万民折上的泪渍未干,伪造密信的北斗纹却成罪证。当王冕 34;只留清气34; 的墨梅精神照临尘世,且看这一阙折枝如何让清吏风骨化作冰雪中绽放的寒梅,使伪造密信成为贪腐显形的照妖镜,在万民泣血中,见证青史留名的从来不是权术,而是永不弯折的赤子丹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永熙三年十月初十,卯时初刻。工部衙署的朱漆大门尚未开启,老梅树下已聚起数千百姓。青砖铺就的甬道上,砖模堆叠成三尺高的 34;冤34; 字塔,每块模底都刻着匠人姓名,火盆中焚烧的黄纸映得谢渊腰间玉佩忽明忽暗,仿佛父亲谢承宗的寒梅精魂,正借这人间香火重返尘世。
34;谢大人!34; 老瓦作陈大柱拨开人群,手中《万民折》的黄绢封面已被泪水浸透,34;这是三十六坊匠人按过血手印的折子,当年令尊主张的 39; 匠人按名领粮法 39;,让我们第一次在粮袋上看见自己的名字......34; 折子展开时,三百二十个血指印在晨光中如红梅绽放,与折页间飘落的伪造密信形成刺目对比。
谢渊接过折子,发现内页夹着半片梅枝,枝头残雪未消,恰与父亲血衣上的寒梅纹暗合。陈大柱指着折中条款:34;按名领粮后,砖窑每少一石粮,李邦彦便在账册画一斗,说是 39; 孝敬襄王的寿礼 39;......34; 他忽然掀开衣襟,胸口的寒梅刺青被鞭痕割裂,34;后来我们才知道,画的是送我们下窑的催命符!34;
伪造的 34;谢承宗通敌密信34; 从折页间滑落,谢渊拾起时,信纸边缘的北斗纹让他瞳孔骤缩 —— 这与第一集银锭刻纹、第二集抚恤账符号、第三集布防图标记完全一致。34;他们怕的不是条陈,34;
第84章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