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一个头戴海石榴花的女子席地坐在桌案旁,她一只手撑着下巴,一只手举着酒杯,望着对面趴着的老者。
老者身着官服,身后立着数名男子,这些男子上方有垂落的帐幔,帐幔的长度正好将他们的头颅遮掩。
“侯爷看这几名男子像不像是没有头颅的人?”
温清宁的话在沈钧行旁侧响起,惊得他眉心一跳。
“我虽然画技不好,但也能看得出这作画之人是个极在意细节的。”温清宁伸手在配图上点了几处,“这些衣裙的褶皱、发上的簪花,画的格外细致,尤其是这个女子头上的花朵,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朵海石榴……这画中之人的站位应该大有深意。”
沈钧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跟着把视线移向带着海石榴的女子一侧——在她身后立着许多女子,而这些女子俱都仰头看向斜上侧,那里画着数个仙女。
诡异的是这些仙女全都没有脸,但看画的人只要注意到她们,就能感觉到她们正望着那些被头颅遮掩的男子。
沈钧行一言不发,手指轻轻敲点话本。
他思谋良久,正色道:“回到长安后,我会想办法将此案的主审权要过来,左右要借此查当年旧事,便顺手把这些命案的始末查个清楚明白。”
沈钧行虽然用的是顺手二字,可温清宁却明白,他是为了那些曾经的苦主。
向元和帝争取此案的主审权对他而言弊大于利,有长安去年的几个案子在前,加之陈无讳回宫,极有可能让他落下排除异己的嫌疑。
当下最好的做法其实是借着秘密敕使的身份,隐在暗处一面趁机搜集自己需要的消息、证据,一面静观其变,必要时再推波助澜,达到利益最大化。
这些案子最后不论牵出来谁,对于隐在暗处的沈钧行和陈无讳来说都只有好处,毕竟那些人与他们都不是同一阵营的。
连她都能看懂的局势走向,温清宁不信沈钧行看不出来,可他仍选择亲自下场,为的不过是想还那些苦主一个公道。
这些案子若由刑部主理,恐怕得到“公道”的只会有姚少微、左归朋和施子春三人。
温清宁侧首望向沈钧行,唇角微弯:“愿与侯爷共进退。这一回,我不收工钱。”
沈钧行眸光一颤,忽地心跳加速:“妙音婢,我……”
“主人,前面便是临汝驿,咱们可要停下住上一夜?”平安的声音隔着车帘传了进来。
沈钧行的话被打断,心下叹息:平安可真会挑时机。
他张了张嘴:“过了临汝驿往前五里有几户人家,去那院门挂了桃符的人家停一停。”吩咐完,转头对温清宁解释道,“这种多是附近村子里活不下去的寡妇出来挣些养家糊口的钱,接待的多是来往行商,旅人。我让人帮忙送个人,与他约了在此地碰头,那挂了桃符的女子是他旧相识。”
说完,似乎是怕温清宁误会,忙又补了一句:“我从未寻过这些女子。”
温清宁抿嘴浅笑:“我信侯爷说的话。”
沈钧行见她这么容
第212章 抓了一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