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八十八)[1/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权力交接时刻
     正月初十的省城,冬日的阳光透过明义大厦二十八层会议室的落地窗洒进来,为深褐色的会议桌镀上一层金边。薛明义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两侧的十四位董事会成员。这些年来,他们共同见证了明义集团从一家小建筑公司成长为省城龙头企业。
     秘书李晓艳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将一份文件放在他面前。薛明义微微点头,却没有立即翻开,而是将文件推到一旁。他清了清嗓子,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各位,”薛明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宣布一个重要决定。”
     薛明义的鬓角已经斑白,但腰背依然挺直如松。他环视众人,目光在每位董事脸上停留片刻。坐在他右手边的副董事长汪建林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钢笔。
     “我自从创办企业以来,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薛明义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这二十年里,我们明义集团从年营业额不到300万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年营收40亿以上的建筑行业龙头。”
     董事们纷纷点头,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薛明义继续说道:“我们承接了省城博物馆新建、三个火车站改造、交通大学新校区开发、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他顿了顿,“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空调运转的轻微嗡鸣。薛明义的目光落在窗外远处正在施工的省城博物馆工地上,那里高耸的塔吊正在缓缓移动。
     “现在,”他收回视线,“我年龄也大了,女儿的婚姻问题也解决了。”提到女儿时,他严肃的面容柔和了几分,“我想是时候把手中的股份转让出去,开始正式的退休生活,不再过问公司的事情。”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低声的议论。
     “薛董,您这是……”副董事长汪建林欲言又止,眼中满是复杂情绪。
     薛明义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按照转让后的股份占比,汪建林副董事长持股将达到47.76%,将成为下一任董事长。”他转向李晓艳,“晓艳,在我左手边加把椅子。”
     年轻的女秘书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走出会议室。片刻后,她搬来一把与主位同样规格的真皮座椅,小心翼翼地放在薛明义左侧。
     薛明义站起身,这个动作让他略显疲惫地扶了一下桌沿。他转向汪建林,做了个“请”的手势:“建林,从今天起,明义集团就交给你了。”
     汪建林站起身时差点碰翻了水杯。这位五十三岁的副董事长向来以沉稳着称,此刻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走到主位前却没有立即坐下。
     “薛董,”汪建林的声音有些发颤,“明义集团能有今天,全靠您二十年来的心血。您对每个项目都亲力亲为,对每位员工都关怀备至。”他环视在座董事,“我提议,薛董继续担任董事会成员,并赠予10%的干股,每年享受分红。”
     董事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薛明义刚要开口拒绝,汪建林继续说道:“您的办公室我们会原样保留,安排专人定期打扫。只要您想回来看看,明义集团随时欢迎。”
     薛明义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湿润。他拍了拍汪建林的肩膀,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这个简单的动作似乎用尽了他全部力气,他缓缓走向新加的那把椅子坐下,将主位彻底让了出来。
     汪建林终于坐上了董事长席位,他挺直腰背,开始主持接下来的会议。薛明义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但再也没有发言。阳光渐渐西斜,照在他半边脸上,勾勒出深深的皱纹。
     待所有人都离开后,薛明义站在窗前,俯瞰着省城全景。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楼房,如今高楼林立,其中不少都有明义集团的参与。他的目光停留在远处的交通大学新校区,那里曾经是一片农田。
     “薛董,”李晓艳轻声唤道,“需要我帮您收拾办公室吗?”
     薛明义回过神来:“叫我老薛吧,现在你该称呼汪董了。”他笑了笑,“是的,麻烦你了。把私人物品收拾一下就行,其他的留给下一任。”
     李晓艳点点头,眼中含着不舍:“您真的要彻底离开吗?”
     “人总要学会放手。”薛明义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是年轻时的他和妻子阮小月站在刚成立的明义建筑公司招牌下的合影。他轻轻擦拭相框,放进了李晓艳准备好的纸箱里。
     下午五点,薛明义让公司的司机小王帮他把纸箱搬到了车上。他最后看了一眼明义大厦的玻璃幕墙,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
     “回家吧。”他对司机说。
     车子驶入城郊的高档住宅区时,薛明义掏出手机,拨通了亲家韩志明的电话:“亲家,晚上七点,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八十八)[1/2页]